乌克兰终于醒了?都以为俄罗斯背后站着的是伊朗、朝鲜,谁能想到,真正撑住俄罗斯的,

山河又月明 2025-10-08 09:53:54

乌克兰终于醒了?都以为俄罗斯背后站着的是伊朗、朝鲜,谁能想到,真正撑住俄罗斯的,反而是那个一言不发、一弹未给的中国。 俄罗斯的经济家底从来都明明白白,石油天然气就是命脉,战前欧洲就是这命脉上最粗的那根血管,原油出口占比能到45%至50%,天然气更是近一半都流向欧洲,说是家里的“长期饭票”一点不夸张。 可冲突一爆发,西方说翻脸就翻脸,这张饭票直接被撕得粉碎,欧盟对俄能源进口锐减,原油份额从战前的29%跌到只剩2%,天然气也腰斩再腰斩,降到了12%。 那时候的俄罗斯是真的慌了神,能源出口要是断了,国家财政就得跟着崩,前线的开销更是无从谈起,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默默接住了这盘大棋,还接得稳稳当当。 先看最关键的原油生意,这可是俄罗斯财政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就达到了1.07亿吨,2024年直接涨到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稳稳坐上了俄罗斯最大原油买家的位置。 要知道战前中国还只是俄罗斯的重要买家之一,2014年俄油气占中国进口份额才12%,短短几年硬是涨到了2023年的18%,这增长速度背后全是实打实的支撑。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都直言,现在对中国的原油出口份额已经占到了俄出口总量的45%至50%,刚好补上了欧洲撤走后留下的窟窿。 对比之下,印度曾短暂跟风抢过俄油,2024年每天进口量超200万桶,可美国一施压就扛不住了,2025年9月进口份额直接从峰值跌到16.8%,每天只剩120万桶,这种经不起风浪的合作根本撑不起场面。 中国不一样,2025年8月就算单月进口量略有下滑,整体原油进口还涨了近5%,缓冲机制一启动就稳住了局面,当月交易额照样达到57亿欧元,这份稳健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做到的。 天然气领域的承接更见功力,毕竟管道运输可不是说停就停、说换就换的买卖。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也就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2019年通气后就没断过档,截至2024年11月输气量已经超780亿立方米,2024年一年的管道输气量就有31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还额外出口860万吨,加起来相当于450多亿立方米,比2023年的400亿立方米又上了一个台阶。 按照计划,这条管道2025年就能满负荷运行,年输气量达到380亿立方米,足够满足1.3亿户家庭的用气需求。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在帮俄罗斯铺更长远的路,2025年9月刚敲定“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协议,经蒙古对华年输气500亿立方米,再加上计划2027年投运的“远东线路”每年10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未来三条管道加起来,每年就能输送近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可不是临时救急,而是给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安上了长期稳定的“水龙头”。 亚马尔LNG项目更是标杆,中国企业不仅买气,还深度参与建设,模块化建设的国产化率从首期15%提到了三期45%,带动50多亿美元设备出口,这种全链条合作比单纯买气扎实多了。 光买得多还不够,得让俄罗斯能顺顺当当地拿到钱,这才是真的“撑住”。西方制裁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本想卡住资金流,没想到中俄早有准备,2023年中俄油气贸易里40%都用本币结算,人民币和卢布直接兑换量同比涨了300%,到2025年整个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率已经超过90%。 这意味着俄罗斯卖能源收到的钱不用再换成美元欧元,直接就能用来买中国的机电设备、电子产品,而中国出口的这些商品刚好是俄罗斯急需的,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的支撑从来不是短期投机,全是奔着长远去的。2025年4月中俄签了《2025年能源合作路线图》,直接把原油贸易量进一步提升,还计划启动北极LNG—3项目,开发北极航道缩短运输时间。 除了油气,双方还在搞新一代小型核反应堆、氢能产业链,甚至联合研究人工智能驱动的能源管理方案,连华电捷宁斯卡娅电站这样的电力项目都稳定运行好几年了,年发电量30.2亿千瓦时,供热量81.4万吉焦,成了可复制的样板。 这种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贸易到技术的全方位合作,可比单纯卖资源、买武器的关系结实多了。 俄罗斯心里门儿清,谁才是真的靠得住。2025年克里姆林宫直接官宣签了“史无前例”的长期能源合同,没说具体金额但强调能稳住出口抗制裁,说白了就是把家底绑在了中国的市场上。 西方媒体盯着伊朗朝鲜的那些小动作吵翻天,却没看清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版图早就换了主人,欧洲留下的空白被中国精准填补,结算难题被本币交易破解,长远供应被管道网络锁定,这才是真正的“撑住”。

0 阅读:676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