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巨头,面对中国提出的人民币结算要求,力拓和必和必拓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这背后藏着的,根本不是简单的商业选择,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股权战争和货币战争! 2025年9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必和必拓抛出一枚“重磅炸弹”: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的铁矿石必须采用人民币结算。这本是中国推动去美元化、降低汇率风险的关键一步,却没想到在必和必拓这里撞上了“铁板”。 这家全球最大矿业公司的高层态度异常谨慎,甚至公开表示人民币结算会“增加汇率波动和对冲成本”,宁可守着美元体系也不愿松口。 但就在必和必拓强硬拒绝的同时,另一家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力拓却悄悄打开了人民币结算的大门。早在2020年,力拓就与中国宝武完成了首单全流程人民币铁矿交易,金额超1亿元,还高调宣称这是“以技术创新改善客户体验”的战略成果。 如今,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中,已有两家接受了人民币结算,唯独必和必拓还在负隅顽抗。 这两家公司的态度为何如此分裂?答案藏在股权结构里。力拓的最大股东是中国铝业,持股比例达11.29%,是中铝通过多次增持和战略投资获得的。 这种深度绑定让力拓在人民币结算问题上不得不“看中国脸色”。反观必和必拓,其前十大股东中不乏贝莱德等美国资本,这些美资背景的股东天然倾向于维护美元地位,自然不愿接受人民币结算。 这种股权差异带来的影响,在历史上早有预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必和必拓曾试图以1500亿美元收购力拓,若成功,新公司将控制全球37%的铁矿石供应量,对中国钢铁产业形成致命威胁。 关键时刻,中铝联合美铝斥资149亿美元参股力拓,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直接抬高了必和必拓的收购成本,最终迫使这场“世纪并购”流产。这一战,不仅阻止了铁矿石供应商的进一步集中,更为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争取到了宝贵的话语权。 如今的历史似乎在重演。2025年中国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本质上是将2008年的股权战争延伸到了货币领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占全球进口总量的70%以上,仅必和必拓一家就从1973年至今向中国出口了累计30亿吨铁矿石。 但长期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因缺乏定价权,不得不承受国际矿山的频繁涨价。2003年至2008年,铁矿石价格累计上涨超过300%,仅这五年就让中国钢企多花了7000多亿,相当于当时两年的军费开支。 这场货币战争的背后,是美元霸权的松动。近年来,俄罗斯用卢布结算天然气,印度推卢比跨境结算,沙特也开始接受人民币买石油,如今轮到铁矿石。 必和必拓的强硬态度,实则是美元体系最后的挣扎。但市场规律不会因企业的意愿而改变——中国钢铁企业的进口需求摆在那里,若必和必拓坚持用美元结算,只会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接受人民币的竞争对手。 事实上,这场战争的胜负早已埋下伏笔。中铝当年成为力拓最大股东的战略决策,不仅为今天的人民币结算铺平了道路,更证明了一个真理:在全球资源竞争中,股权就是话语权,市场就是定价权。当中国用股权影响力结合市场实力双重保障资源安全时,任何企业的抵抗都不过是螳臂当车。 如今,必和必拓的股价已因谈判僵局下跌5%-7%,而力拓则通过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市场份额。这场股权与货币的双重战争,最终会走向何方?或许正如市场观察家所言:“谁掌握了股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谁掌握了市场,谁就掌握了定价权。” 那么,对于这场仍在持续的较量,你更看好哪一方的胜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同样都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巨头,面对中国提出的人民币结算要求,力拓和必和必拓的态度
鉴清评趣
2025-10-08 10:48:46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