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

阿智通鉴 2025-10-08 11:52:07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自大,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这些产业附加值低,一旦打起仗,就能分分钟拉爆中国。”不知道这种自信从何而来,要清楚工业制造不是简单的拼积木,即使真的下定决心去恢复产业,美国也很难适应今天的技术格局。   美国之所以主动把传统制造业往外推,因为在他们眼里,钢铁和机电利润太低,远不如金融和科技来钱快,于是工厂一批批搬到海外,本土产业链一步步被掏空。   短期来看,这让美国的经济数据好看了不少,但当生产线停摆,设备不是被封存就是被淘汰,很多工艺直接散失。   就拿钢铁行业来说,以前美国本土钢厂能产出军工所需的高强度特种钢,现在那些厂房要么改建成了物流仓库,要么设备锈迹斑斑地躺在露天场地,连当年负责调试熔炉参数的老师傅都已退休离世,核心工艺跟着断了代。   更要命的是配套产业的崩塌,钢厂没了,为其供应耐火材料的小厂随即倒闭,生产轧制设备的企业也转做了其他生意,整个上下游链条碎得捡都捡不起来。   金融和互联网确实让美国赚了快钱,但也让制造业的根基彻底虚了。这几十年里,美国把研发经费大多投到了能快速变现的互联网应用上,像精密机床、特种材料这些制造业的 “硬骨头”,研发投入占比还不到互联网行业的五分之一。   等到想再捡起来时才发现,技术早已迭代好几轮。现在军工需要的精密零部件,得靠五轴数控机床加工,还得配合工业互联网系统实现实时调控,美国本土能凑齐完整生产线的企业没几家,更别说跟上中国的技术更新速度。   更现实的问题是人力断层。年轻人都觉得进工厂不如搞金融体面,职业学校的机械、冶金专业招不到生源,老技工退休一个少一个。美国劳工部的数据里藏着猫腻,每年几千个钢铁工人岗位空着没人填,不是薪水给得低,是真没人会干。   反观中国,光是熟练的机床工人就有几百万,职业培训体系能快速对接产业需求,新人上手快,技术工人队伍一直很稳定,这可不是美国短期内能补上的短板。   那位美籍华人说打起仗能分分钟拉爆中国,压根没看清供应链的真相。真到冲突时刻,得有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才行。美国现在连 F-35 的部分零部件都要从日本、韩国进口,特种钢材得靠欧洲供应,一旦海外通道被切断,本土根本造不出来。   就算急着建厂,设备得从中国订,生产线调试得请德国工程师,等一切就绪,早错过了最佳时机。中国这边从基础钢材到高端装备,从头到尾都能自己造,连航母用的甲板钢都能量产,供应链的韧性根本不在一个层级。   再说 “附加值低” 的说法纯属误区,现在高端制造和军工的利润相当可观,但前提是得有完整的产业基础。美国丢了基础制造,高端领域也处处受制,造一艘驱逐舰的时间比中国多一倍,成本还高出不少,就是因为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本土产能跟不上。中国则靠着全产业链优势,把技术成本摊薄,从新能源设备到军工装备,既能保证质量又有价格优势。   工业制造从来不是搭积木,拆了还能随便拼回去。美国用几十年掏空了自己的制造业根基,现在想重新扎根,面对的是技术代差、人力断层、供应链断裂的多重死结。   那位美籍华人的自信,更像是没见过产业真实运作逻辑的空想。真要比工业硬实力,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而美国的 “分分钟恢复”,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觉罢了。

0 阅读:140

评论列表

胡春凯

胡春凯

2
2025-10-08 12:36

不要小瞧美国,想想二战美国军工是如何爆发拉爆日本的。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