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这是完全讨打的行为,我们肯定不会惯着!10月8日,根据法新社报道,欧盟突然对

史鉴奇谈 2025-10-08 12:02:18

欧盟这是完全讨打的行为,我们肯定不会惯着!10月8日,根据法新社报道,欧盟突然对我们出手了。欧盟委员会公布史无前例的措施,包括将进口关税加倍,以保护正在遭受中国日益激烈的“不公平竞争”冲击的欧盟钢铁业。不仅如此,欧盟还宣布,将每年可免税进口到欧盟的外国钢铁配额减少47%。   这一刀下去,免税额度直接缩水到1830万吨,门槛抬得不是一点半点。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塞若还在那儿卖惨,说欧洲钢铁行业正踩在崩溃的边缘。他嘴硬宣称要护住这个行业,让它有钱投资、搞脱碳,重新把竞争力捡回来。   法媒跟着煽风点火,把矛头直指中国,声称中国故意维持钢铁产能过剩,靠低价搅乱全球市场,才导致大批欧洲钢铁厂关门大吉。   这话简直是颠倒黑白,把全球难题硬扣在中国头上。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早说过实话,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根子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有效需求跟不上,跟中国压根没直接关系。   欧盟自己经济不争气,欧元区GDP折腾半天都没回到2008年的水平,企业投资和基建投入跌得没影,就想着拿贸易伙伴撒气,这套路也太老套了。   再说了,产能过剩又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欧盟、美国、拉美这些地方全有这问题,凭啥就盯着中国骂?说白了就是经济下行期,老毛病又犯了,把贸易保护大棒当成救命稻草。   最讽刺的是,中国早就主动在化解钢铁产能了,压根没像欧盟这样甩锅。2013年国务院就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目标是2017年底削减8000万吨炼钢产能。   “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行业实打实减了7780万吨产能,今年的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还降了12.4%。市场竞争和环保压力逼着一大批产能自动退出,不管国企私企都一样,这份努力欧盟压根看不见。   欧盟现在搞的关税翻倍,可不是小打小闹。之前配额外进口钢铁关税是25%,现在直接涨到50%,这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更别提欧盟还在推进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钢铁行业正好在覆盖范围内。虽然现在还在过渡期不用真交钱,但2026年起就得按欧盟碳价补差价,中国钢铁出口成本又得增加4%到6%。   算下来,中国钢铁行业每年可能要给欧盟交2亿到4亿美元的碳关税,这还没算上这次新加的常规关税,双重压力简直没天理。   但欧盟怕是打错了算盘,中国早就不是只能依赖欧洲市场的状态了。2022年中国出口欧盟的钢材才389万吨,只占出口总量的5.8%,比例小得很。   这些年欧盟动不动就搞反倾销、加关税,中国企业早就开始布局多元化市场,东南亚、中东、拉美这些地方的合作早就铺开了,欧洲市场的分量早就没那么重。   欧盟自己的企业反而要遭罪。钢铁是制造业的基础,汽车、机械、基建全离不开。关税一涨,进口钢铁成本飙升,欧洲车企、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成本跟着涨,最后还得消费者买单。   德国《世界报》都报道了,业内早就警告,欧盟这些措施会让数千种产品涨价,普通民众得掏更多钱,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欧盟还想拿市场经济地位说事儿,其实就是想在反倾销调查里占便宜。中国社科院专家苏庆义早点破了,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他们就能更随意地搞贸易限制。   但世贸组织的规矩写得明明白白,2016年底就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终止反倾销“替代国”做法,这是国际义务,不是欧盟想赖就能赖的。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说得很清楚,钢铁贸易问题和市场经济地位是两码事,别想拿前者当借口搞歧视。真有问题,坐下来对话合作才能解决,耍横没用。   欧盟钢铁业的问题,根源在自己身上。产业升级慢、能源成本高、脱碳转型急功近利,这些内部毛病不解决,光靠堵别人的路根本没用。   中国钢铁企业早就在搞绿色转型,低碳冶炼技术一直在突破,不少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已经很有竞争力。就算欧盟搞碳关税,也有企业能达到标准不用交钱。   反观欧盟自己,一边喊着脱碳,一边用贸易保护阻碍竞争,这种做法只会让本土企业失去进步的动力,最后更没竞争力。   现在欧盟把路走窄了,既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又伤了中欧贸易的根基。中国肯定不会惯着这种霸权行为,必要的反制措施绝对少不了。   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公平,欧盟非要搞双重标准、设置壁垒,最后只会反噬自己。钢铁贸易的蛋糕不是靠抢的,是靠共同合作做大的,这点道理要是想不明白,欧盟钢铁业只会更难。   信源:新华网《欧盟经济有难处 别拿他国当垫背》

0 阅读:81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