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年,王献之正在家里练字,突然被告知新安公主点他当驸马,吓得笔都掉了。他找来艾草烧脚心,心想变成残废就不用娶公主了。没想到,新安公主却说:“就算王献之成了瘸子,我也要嫁。” 先说说王献之的家底吧。他生于公元344年,东晋永和十年,琅琊王氏的第七子,小名官奴。家里书香门第,王羲之那可是“书圣”,王献之遗传了老爸的基因,书法上走的是行草路子,潇洒不羁,代表作有《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后世人一提小王,就知道他那股子放达劲儿。他仕途也顺,先当过秘书郎,管典籍校对;后来升司徒左长史,在吴兴郡那边处理政务。生活上,他不爱钻营官场,闲居在家,举止优雅,朋友圈子广,虞世南他们都说他气度超群。可惜,好日子没多久,就摊上事儿了。 王献之十六岁那年,在母亲郗璇的安排下,娶了表姐郗道茂。郗家也是高门,高平郗氏,当年王导、庾亮他们都靠郗昙撑腰。郗道茂比他大一岁,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志趣相投,婚后琴瑟和谐。王羲之还亲自写了封《与郗家论婚书》,那是现存最早的婚书记录,洋洋洒洒几百字,夸郗家门第高,儿子配得上。夫妻俩感情好到什么地步?后来王羲之和郗昙先后去世,他们互相扶持,熬过丧亲的打击。郗道茂生了个女儿,叫玉润,王献之视如珍宝。可惜,玉润没几个月就夭折了,这事儿对小家庭打击不小。从那以后,郗道茂再没生养,王献之也没埋怨,从不提这茬儿。两人就这样过日子,平淡却稳当。 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姐姐,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女。她生性刚烈,任性刁蛮,早年为拉拢桓温那派,被迫嫁给桓温次子桓济。桓温是东晋大司马,权倾朝野,桓济这小子野心不小,想杀叔叔桓冲篡兵权,结果败露,被流放到长沙。新安公主趁机离婚,恢复单身。她对王献之仰慕已久,王献之那张俊脸和书法才华,早让她看上眼。桓济倒台后,她直接找弟弟司马曜哭闹,说非王献之不嫁。司马曜宠姐心切,当年姐姐头婚就为政治牺牲,这次哪能再委屈?于是下旨,让王献之休妻娶公主。这姐弟俩一句话,就把王家搅得鸡犬不宁。 公元373年,升平二年,王献之正值而立,正忙着练字,突然宫里传旨,新安公主点他当驸马。他一听,手里的笔就掉了,心慌意乱,脑子嗡嗡的。进宫拒婚,跪在殿前叩头,皇帝根本不理,挥手就让他早点休妻。王献之愁得吃不下饭,关在书房里想辙。突然灵机一动,叫人拿来艾草,点着火往脚心烧。他算盘打得精:公主看中他这张脸和身姿,变成瘸子,她总该退了吧?艾草烧得脚底焦黑,血肉模糊,太医来治,伤口反复发作,走路都得拄杖。可新安公主铁了心,她听说后不但不嫌弃,还派太医上门包扎,撂下话:就算王献之成了瘸子,我也嫁。这话传开,王家上下傻眼了。你看,这不就是权力碾压一切吗?王献之的自残,非但没挡住旨意,反而让事儿更尴尬。 王献之夫妻俩傻了眼,郗道茂知道,再扛下去,王氏一门都得遭殃。郗家本就衰落,郗超早年跟桓温密谋失败,死后家族式微,王家正想借皇室翻身。郗道茂忍痛写了休书,结束了这段姻缘。王献之拖着伤腿,送她离开,眼泪止不住。婚礼照办,新安公主入王府,王献之表面上尽礼,安排家事井井有条,可私下里冷淡疏离,从不给她半点温情。他的心,全在郗道茂那儿,常托人打听消息,还写信诉说旧事。郗道茂回郗家后,收到信件,心如刀割,整天郁郁寡欢,太元五年,公元379年,就这么走了,年仅三十六岁。这女人多惨?本是高门闺秀,嫁了个好丈夫,却被公主横插一杠,落得早逝。她的离去,让王献之更愧疚,脚伤加心情郁结,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王献之娶公主后,官运倒是亨通,升了中书令,掌管机要。可他不爱这套,书法上更上一层,《中般帖》《十三行》传世。可惜,余生没几年,太元十二年,公元386年,四十三岁就病逝了。临终,道士按例问他生平憾事,他喘着气说: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这话记在《世说新语·德行》里,刘义庆他们传下来,成了千古叹息。新安公主呢?她守着这桩有名无实的婚姻,晚年也没啥好下场,一无所获。新安公主的任性,毁了三个人:王献之的腿和心,郗道茂的命,她的空欢喜。
373年,王献之正在家里练字,突然被告知新安公主点他当驸马,吓得笔都掉了。他找来
回忆只剩悲凉
2025-10-09 06:22:14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