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

数学思维逻辑 2025-10-09 11:05:36

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一个部落,实则不然,它其实是一个中亚地区的庞大帝国,他与清朝的恩怨素来已久,时至乾隆上位,他面对的就是这个与清朝缠斗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庞然大物。 准噶尔的底子早在明末就打下来了,到了康熙年间,首领噶尔丹已经把势力范围扩到了新疆、青海、西藏,连中亚不少地方都归他管,地盘大得很,区域里的人口有500万之多,军队更是达到30万人,手里还有沙俄给的火绳枪和欧洲技术造的火炮,实力一点不比清朝弱。 那时候准噶尔已经有了完整的统治体系,不是靠游牧部落松散拼凑的,完全够得上帝国的架子,连沙俄都得主动派使团拉拢,前后派了17次,想借它的力量牵制清朝,还想通过它进入中亚的贸易市场。 清朝和准噶尔的恩怨得从康熙那时候说起。一开始准噶尔还向清朝称臣,但后来噶尔丹野心大了,想“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1690年带着3万铁骑翻过杭爱山,一直打到离北京只有700里的乌兰布通。 康熙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凑了10万清军和2000门红衣大炮,分两路包抄才把噶尔丹打跑,这一战准噶尔虽然败了,但没死透,只是逃回去休养生息。 1696年康熙又亲征,在昭莫多用“驼城战术”把准噶尔军围歼,噶尔丹只剩几百人逃了,转年众叛亲离,服毒自尽,准噶尔才第一次臣服。 可这事儿没彻底了结,康熙之后雍正接手,准噶尔又卷土重来。1717年准噶尔攻占拉萨控制了西藏,雍正派年羹尧带兵打了三年才把西藏收回来,但没能打进准噶尔本土。 1731年的和通泊之战,清军还被准噶尔伏击,损失了1.5万精锐,这是清军入关后少有的大败仗,之后实在打不动了,只好在1735年跟准噶尔签和约,以杭爱山为界休战,这拉锯战一打又是几十年。 到乾隆上位时,清朝已经跟准噶尔耗了两代人,累计投入的兵力超过50万,花的白银有1.2亿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三年的财政收入,可见这对手有多难啃。 不过乾隆运气好,1745年准噶尔闹起了瘟疫,人口和兵力锐减,内部又开始内讧,首领噶尔丹策零死后几个继承人争权,乱成一团。 乾隆抓住这个机会,1755年派了5万兵,以准噶尔的叛徒阿睦尔撒纳为向导,分两路打过去,只用100天就攻占了准噶尔的核心伊犁,活捉了当时的大汗达瓦齐。 一开始乾隆还想“以夷制夷”,当面答应封阿睦尔撒纳为准噶尔汗,打算把准噶尔拆分成几个部分,让他们互相牵制。可阿睦尔撒纳不满足,知道乾隆是想削弱自己,索性带兵突袭伊犁的清军营地,杀了五百多官兵,还自立为总汗,彻底反叛。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乾隆,加上之前康熙、雍正两代招抚了好几次,准噶尔总是降了又叛,朝廷的耐心早就耗尽了。 乾隆认定只有斩草除根才能永绝后患,1756年给清军将领下了密令:成年男丁尽数剿杀,妇女儿童分赏各部落,一个不留。 之后清军就开始了系统性的清剿,雅尔哈善在额尔德尼一带一次就杀了1700多户准噶尔人,兆惠在博罗塔拉河把投降的准噶尔男丁全杀了。 这场浩劫之后,准噶尔的人口从原来的500万锐减到不足20万,而且大多是妇女儿童,他们的语言、文字和传统习俗慢慢就失传了,一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就此消亡。 这事儿在当时的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欧洲以前对清朝的印象都挺好,传教士白晋、杜赫德在信里把康熙朝夸成理想国度,伏尔泰还说中国君主制最完美。 可1756年,在清朝钦天监任职的奥地利传教士刘松龄,把清军屠杀准噶尔的事儿写进了给欧洲的信里,说清军谎称发粮食把准噶尔人骗来聚集,然后包围屠杀,成年男子一个不留,妇女儿童当奴隶分了。 对沙俄来说,准噶尔灭亡更是晴天霹雳。准噶尔本来是沙俄和清朝之间的缓冲带,沙俄一直想利用它,还打算支持达瓦齐,结果清朝下手太快,西伯利亚总督格拉西姆夫给圣彼得堡的报告里说,清朝的行动比预想快十倍,缓冲带没了。 沙俄又怕又庆幸,庆幸不用再应付准噶尔在西伯利亚的骚扰,可又怕清朝势力伸到巴尔喀什湖,跟自己的属地接壤,赶紧调整战略,加快控制哈萨克草原,还收留了阿睦尔撒纳想留后手。 可乾隆直接用断绝贸易威胁,沙俄没办法,最后还是把阿睦尔撒纳的尸体交了出来,从此把清朝当成了中亚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乾隆这一战不仅彻底解决了准噶尔这个百年大患,还让清朝的疆域从400万平方公里一下涨到1300万平方公里,新疆全境都归了清朝,后来设了伊犁将军管辖,奠定了现在中国版图的底子。 当时欧洲还在打七年战争耗国力,清朝却用四年就拿下了困扰三代人的边疆问题,成了18世纪亚洲内陆最强大的帝国,这样的实力展示,不管是欧洲还是周边国家,都不得不正视。 准噶尔的灭亡确实惨烈,但也让全世界看清了清朝的实力,这个跟清朝缠斗近百年的中亚帝国倒下后,再也没有势力能撼动清朝在西北的统治,只是这种震撼是建立在一个民族近乎消亡的基础上,也成了当时世界格局里绕不开的大事件。

0 阅读:93
数学思维逻辑

数学思维逻辑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