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女士在网店消费一两万,退货近1800元茶具后,卖家称收到空包并晒出开箱视频,可蒋女士发现视频与快递员发的照片存在差异。这事不仅让蒋女士陷入“自证清白”的麻烦,更戳中了网购退货的常见纠纷痛点。本文结合这件事,拆解退货纠纷里的法律权责,梳理网友争议点,教大家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维权。 一、1800元茶具退货变“空包”:两方证据对着干 蒋女士算是这家网店的老客户了,前前后后花了一两万,买完喜欢就留,不喜欢就按规矩退货,之前从没出过岔子。可这次退一个近1800元的茶具,麻烦找上门了。 她按流程打包好茶具寄回,本以为等卖家确认收货就能退款,结果卖家直接发来消息:“收到的是空包,没见着茶具。”还附上了一段开箱视频,视频里打开快递盒,确实只有空盒子,没别的东西。 蒋女士一下子懵了,自己明明把茶具装进去了,怎么会是空包?她赶紧翻出之前快递员上门取件时发的照片——照片里,快递盒是封好的,而且能看出来盒子鼓鼓的,明显装了东西,和卖家视频里“瘪瘪的空盒”完全不一样。 一边是卖家手里“空包开箱视频”,一边是蒋女士手里“快递员取件照片”,两方证据对不上,这事一下子说不清了。蒋女士想自证清白,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卖家咬定没收到货,也不肯退款,好好的退货流程,变成了“罗生门”。 二、法律不糊涂:谁该证明“货没收到”?责任到底在谁? 很多人遇到这种事,都会像蒋女士一样慌神,觉得“我没撒谎,但怎么证明”?其实法律早就把权责划分清楚了,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也不是买家必须“自证清白”。 (一)卖家说“收到空包”,得自己拿证据 首先要明确一点: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购平台的常见规则,卖家主张“收到空包”“货不对板”,举证责任在卖家身上,不是让买家证明“我寄了货”。 也就是说,卖家不能只甩一句“我没收到”,必须提供完整、有效的证据。比如这次的开箱视频,得满足几个条件才管用:一是视频要全程连续,不能有剪辑痕迹,得从拆快递外包装开始拍,能看到快递单号、包裹完整性;二是要清晰拍到盒子里的所有东西,证明确实是空的。如果视频有剪辑,或者没拍全单号、包裹外观,那这个证据就站不住脚。 反过来,蒋女士手里的快递员取件照片,其实已经能辅助证明她寄件时“盒子里有东西”。如果快递员能出庭作证,或者快递公司能提供寄件时的重量记录(空盒和装了茶具的重量肯定不一样),那蒋女士的证据链会更完整。 (二)快递环节出问题,该找谁追责? 如果最后查出来,是快递运输过程中出了纰漏(比如包裹被拆、物品丢失),那责任就不在买卖双方,而在快递公司。 根据《快递暂行条例》,快递企业应当确保快递件的安全,若在运输中造成物品丢失,消费者可以要求快递公司赔偿。这里要注意:如果寄件时保价了,按保价金额赔;没保价的话,一般按快递费的几倍赔,但如果能证明物品实际价值(比如购买记录、发票),也可以要求按实际价值赔偿。 像蒋女士这个情况,如果能确认是快递的问题,她可以找快递公司索赔;如果卖家已经扣了她的货款,卖家也有义务协助蒋女士向快递追责,而不是把责任全推给蒋女士。 (三)卖家故意“找茬”,买家能维权吗?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如果卖家是故意伪造“空包视频”,想赖掉退款,那就是欺诈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如果蒋女士能拿出证据证明卖家伪造视频(比如找专业机构鉴定视频剪辑痕迹),不仅能要回1800元货款,还能要求卖家赔偿三倍金额,也就是5400元。 三、网友吵翻了:有人替蒋女士抱不平,有人担心“卖家被冤枉” 这事一曝光,网友们的观点特别鲜明,几乎分成了两派: - 站蒋女士派:“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卖家说没收到货,结果我找快递要了重量记录,卖家立马怂了!快递员的取件照片很关键,卖家的视频指不定是剪辑的。”“消费一两万的老客户,至于为1800元骗空包吗?卖家更像是想赖账。” - 替卖家担忧派:“也不能全信买家,我朋友开网店,遇到过买家把正品换成假货退货的,还有人故意寄空包骗退款。卖家拍开箱视频也是为了自保。”“会不会是快递员取件时没检查,蒋女士自己忘了装?虽然概率小,但也不能排除。” - 理性支招派:“最关键的是找快递公司要寄件和收件时的重量对比!空包和装茶具重量差很多,一查就知道;另外可以让平台介入,平台有义务调取双方证据核实。”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网购退货时遇到过糟心事吗?如果是你,除了留证据,还会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没寄空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妙招!
杀人还带手机,太不专业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