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弃中投美”真相:3700亿抛售背后暗藏资本跷跷板游戏!

木槿论事 2025-10-09 19:01:37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中美贸易战仍未尘埃落定之下,外资却用“弃中投美”公然表明了自身对于中美未来前景的立场态度。 这其实说的是外资大量抛售了我国主权债券以致就此出现抛售潮,直接导致境外资金持有的我国债券总额已降至近五年来最低水平,但与此同时美债却得到了大量增持。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在资本市场出现了这么一个颇为戏剧性的画面,中国债市接连遭遇抛售潮,美国国债却被外资争相买入,“你抛中债,我买美债”,这一冷一热,像极了资本市场上的一场跷跷板。   从5月开始,外资连续几个月减持中国债券,三个月合计就抛了3700亿,到8月,境外资金持有的中债余额跌至4万亿元左右,创下近五年新低。   再算上9月,累计抛售规模接近5500亿,数字看上去很吓人,但得放在大盘子里看——中国债市规模超过200万亿,外资的占比只有2%出头,换句话说,就算连续几个月甩货,实际能撼动的份量也有限。   更耐人寻味的是,外资减持的重点集中在短期品种,比如同业存单和短期国债,那些五年以上的长期债,外资几乎没怎么动。   这好似透露出一个信号,他们并不是要彻底“抽身”,而是对眼下的环境心里没底,选择先把手里流动性强、到期快的资产甩出去,以降低风险。   那外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顾虑?原因不复杂,首先是利差,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冲到4%—5%,而中国同期限只有2%左右,差距一倍还不止,资本逐利,哪怕再谨慎的机构也要掂量一下回报率。   还有就是风险预期。   中国房地产仍在调整,不少房企的债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外资担心相关风险外溢;加上人民币汇率偶尔波动,他们害怕债券到期换回美元时缩水,索性提前落袋为安。   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限制阴影时不时冒出来,让他们更倾向于“先避避风头”。   与此同时,美国国债却成了“避风港”,4%以上的收益率摆在那里,诱惑力十足,美元依旧是全球硬通货,外资买美债,不仅是为了利息,还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尤其在美联储释放出未来可能降息的信号后,不少资金嗅到了“债价上涨”的机会,提前买入,想赚一笔价差,对这些资金来说,美债是眼下既能赚钱、又能避险的“两头甜”。   表面上看,外资在用脚投票,选择了“弃中投美”,可如果就此得出他们“看空中国”的结论,未免太草率,外资在中国债市的持仓占比原本就不高,这轮减持更像是战术上的调仓,而不是战略上的撤退。   更何况,这些流出去的钱也不是一股脑全冲进美债,还有一部分绕进了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阶段性上涨超过20%,外资在其中功不可没,这其实说明,他们并没有放弃中国,只是换个赛道追逐短期回报。   再放长远看,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并未减弱,中国债券已经纳入彭博、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指数,这意味着全球的被动资金必须持续配置。   而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也在迅速攀升,如今单月规模能冲到1.4万亿,比十年前翻了好几倍,人民币资产正从“可考虑”逐渐变成“必须要有”。   中国自身也在主动出招,央行放开外资在债市的回购业务,让境外资金可以更灵活地运用手里的中债;同时不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沙特做石油人民币结算,和巴西搞本币互换,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还在逐步减持美债、增加黄金储备,优化自己的“钱袋子”,为长期稳定打基础。   再对比美国,美债短期火热,但风险并非不存在,美国债务总额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占GDP超过3%,靠举债维持的模式能撑多久,市场并非没有疑虑,只是眼下,美元和美债仍是“没得选”的避险工具,所以资本宁愿先把钱放进去,等未来再看局势变化。   这就解释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弃中投美”看起来惊心动魄,实质上却只是资本的逐利逻辑。   说白了,钱从来没有感情,它不会因为谁喊口号就改变方向,它只看哪里收益高、哪里风险小,今天它可能从中债抽身去美债,明天等利差收窄、人民币汇率稳定,再加上中国长期增长的底气,它还会再回来。   所以,这场中美债市的冷热对比,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对抗,而是全球资本在重新分配筹码。   跷跷板会晃动,但不会永远倾斜,最终能赢得资本青睐的,必然是既能提供稳定回报、又能降低风险的市场,中国在这盘棋里,不会缺席。   说白了,资本是最诚实的,它没有立场,只有算账,短期它可能逐利避险,但长期它一定会回到能带来真实收益的地方。   而中债暂时被抛,美债暂时受捧,不过是金融市场的周期性波动,长远来看,中国庞大的市场、稳健的政策和国际化的步伐,才是吸引资本的真正底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240

猜你喜欢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