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球只有F35和F22的时候,世界各国都没想过要自己制造五代机,都乖乖的买美国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09 22:13:26

当地球只有F35和F22的时候,世界各国都没想过要自己制造五代机,都乖乖的买美国的F35。自从中国有了歼20、歼36后,这群老牌帝国就飘了,觉得自己也能造六代机,结果呢? 在冷战余波渐散的年代,美国空军凭借F-22和F-35牢牢掌控制空权,各国空军面对技术鸿沟,只能选择采购现成装备。F-22从1997年首飞到生产线关闭,总产187架,专供本土使用,从不出口。 这种单座双发隐身战机以低雷达截面和矢量推力闻名,确保美国在高空对抗中的绝对优势。F-35则成为全球热卖品,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订单源源不断,总价值超万亿美元。 英国锁定138架F-35B垂直起降型,日本自卫队引进42架F-35A,韩国空军采购40架,挪威52架,荷兰52架,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合计超100架,加拿大与丹麦也跟进。这些国家空军领导审视预算时,权衡技术门槛和资金压力,决定依赖美国供应链,从传感器融合到头盔显示,全盘接受现成解决方案。印度空军虽启动评估,却屡屡卡在审批链中,只能旁观。欧洲盟国、日本和韩国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升级空军力量,避免从零起步的巨大风险。F-35的多任务能力让采购国尝到甜头,空对空和地对空切换自如,推动本土部队现代化进程。 中国航空工业的突破从2011年1月11日歼-20原型机首飞开始,这种鸭翼布局双发隐身战机直接对标F-22,长21米的身躯配备WS-10发动机,雷达截面极小。2017年3月8日正式入役后,产量稳步攀升,到2025年年产率达120架,总数超过300架。装配线上国产化率不断提高,WS-15新引擎提供更高推力,机动性超越F-22和F-35。歼-20在演练中展示兽模式配置,可挂载14枚空对空导弹,精度打击能力突出。这种从低速初始生产到批量交付的路径,依托完整产业链,从合金材料到航电系统全覆盖,避免了外部依赖。 2024年12月26日,歼-36原型机低调首飞,无尾三发菱形翼设计,重型战术平台瞄准远程空优和导弹发射。2025年4月,其飞行控制系统开始适配航母甲板,宽大进气道优化气流效率。这种第六代雏形标志中国航空从追赶到领跑的转变,年产势头强劲,远超F-35的156架交付量。歼-36的银杏叶外形减少阻力,潜在轰炸角色扩展作战半径,中国空军由此构建起多层次隐身体系。 这些进展迅速传开,刺激老牌国家空军重新审视本土研发路径。欧洲2017年2月启动未来作战航空系统FCAS,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目标2040年服役,取代阵风和台风。2025年4月慕尼黑演示中,无人机模型展示传感器融合,但预算争端频发。法国要求工业主导权,德国敲定份额,西班牙不满,比利时加入后更添乱局。 达索航空与空客分工扯皮,项目推进缓慢,达索CEO公开指危机加深。法国甚至考虑单干,德国内部探讨脱离路径。2025年9月,法国政府动荡进一步推迟三国部长会议,工作份额纠纷导致示范机建造延后。FCAS本意摆脱F-35依赖,集成AI和定向能武器,但材料科学和传感器门槛高,实验室突破寥寥。这种跨国协调难题暴露欧洲军工碎片化,预算从头到尾拉锯不止。 印度空军2024年10月批准三套第六代方案,基于AMCA五代基础过渡。高机动型强调矢量推力,电子战型配干扰吊舱,长程打击型集成高超音速导弹。2025年5月国防部批复框架,班加罗尔中心启动风洞测试和涂层安装。但光辉战机和阵风采购史反复延误,资金会议低沉。AMCA原型开发2025年2月进入关键阶段,首飞目标2028年,服役2035年。 马克1版用GE414引擎,马克2版转向第六代概念,IAF计划到2030年定义需求,研发前置到2040年实战。行业伙伴中标2026年中敲定,私企参与加速自力更生,但技术转移和预算执行仍存隐患。印度野心勃勃,却需克服历史包袱,避免重蹈覆辙。 日本、英国和意大利的全球作战航空计划GCAP于2022年12月启动,三国共享设计,目标2035年首飞。2024年12月联合公司成立,日本供引擎,英国管机身,意大利负责航电。2025年9月DSEI展会上,传感器组签约,引擎协议深化,首份国际合同年底敲定。 尽管FCAS动荡,GCAP推进相对顺畅,但预算分歧和团队变动频仍。印度曾有机会加入,却错失,凸显跨国合作的复杂性。GCAP强调第六代隐身和无人僚机集成,生产目标锁定200架以上,但技术验证需时间,首飞前工程制造开发阶段将考验三国协调。

0 阅读:0
一脚油门到拉萨

一脚油门到拉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