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

岁月如歌之坊 2025-10-09 22:51:50

*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这个想法乍一听好像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不少网友都在讨论,有人觉得这是“一劳永逸”的招儿,也有人觉得太不切实际。 咱们先看看台湾海峡的地理情况,它最窄的地方有130公里,平均水深60米,最深能到88米,也就澎湖浅滩那一小片浅点,大概8.6米。 而且这儿自然条件特别恶劣,一年300多天刮6级以上大风,夏天还常遇台风,更关键的是在地震带上,建筑得按最高的IX度设防,稍微疏忽就可能出大问题。 另外,台湾海峡还是东海和南海的航运枢纽,国内外货船很多都从这儿过,同时也是全球重要渔场,不少鱼类洄游、产卵都靠这片海域,真把它填平,这些地理功能就全没了。 这样的地理条件,要是真填海,工程难度可不是一般大,首先得算工程量,整个海峡填下来要104亿立方米的土,这些土得挖104平方公里的山地,面积相当于145个故宫,光挖山就占大量土地,还会破坏陆地生态。 技术上也有瓶颈,海峡里风浪大还可能有地震,填海用的隔仓得防水,护岸得抗震,现在的技术能不能完全保证是个问题。 施工效率也跟不上,一艘工程船作业得200年,就算500艘一起干也得15年,这么长时间里遇台风或地震,之前的活可能就白干了。 经济成本更不用说,总投资2.32万亿元,占2024年全国GDP的1.8%,可最后土地收益也就4000亿元,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这些钱用在民生或其他基建上,带来的好处会多得多。 就算抛开工程难度和成本,填海对环境的破坏更是不可逆的,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地就在台湾海峡附近,海峡填平了,这些白海豚没地方生存,很可能灭绝。 还有海峡里的珊瑚礁,存在上万年,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家,填海会直接毁掉它们,整个海洋生物链都会断。 对渔民来说,这儿是重要的产卵场和洄游通道,填海后鱼类没法产卵洄游,闽浙沿海渔业产量至少减50%,靠捕鱼的渔民就得失业。 填海还会改变洋流,沿岸水温变异常,滩涂盐碱化,附近农田也受影响种不了庄稼。 之前南沙造岛就出现过珊瑚白化,生态恢复好多年都没完全好,台湾海峡生态更复杂,一旦破坏,可能几百年都恢复不过来,甚至永远恢复不了。 除了生态和工程问题,国际上的政治法律风险也不能忽视,台湾海峡是国际航运通道,填平它会影响其他国家船只航行,很可能违反公约,其他国家会借这个理由施压。 周边一些国家本来对咱们有误解,要是再因填海出生态问题,他们可能联合外部势力干涉,给两岸关系添更多麻烦。 国际环保组织也会谴责这种破坏生态的行为,咱们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会受影响,以后在国际上合作也会有阻力。 既然填海走不通,其实有更务实的办法,桥隧结合的方案就很可行,比填海成本低多了,还不破坏生态,能方便两岸人员和货物往来。 其实大家都清楚,让台湾永远不被分出去,关键不是地理上的连接,而是两岸同胞的心灵相通和主权认同。 填海方案看着“彻底”,实际在工程、生态、经济和政治上都不具备现实可行性,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带来更多麻烦。 桥隧工程能方便往来,经济文化政治上的融合能让两岸同胞心连在一起,这样的方案既安全又务实,还能兼顾各方利益。 大家觉得桥隧工程和文化交流,哪个对促进两岸融合的作用更大?要是你有其他促进两岸统一的好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岁月如歌之坊

岁月如歌之坊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