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山西女子嫁到内蒙古,哥哥来探亲住了7天,本想着住几天叙叙旧,没想到,连续七天,顿顿全肉宴,实在咽不下去了,说什么也要护住碗。网友:娘家来人考察生活状况,很不错! 我蹲在厨房门口扒拉那碗羊肉炖酸菜,筷子尖儿刚碰到碗沿儿,就被我哥一把按住手腕。“妹子,这是咋了?昨儿吃手把肉你还能啃半只,今儿咋连这口都不吃了?”他黑红的脸膛凑得近,眼里的疑惑跟锅里的热气似的直冒。我盯着碗里颤巍巍的肥羊肉,喉头直泛酸水,从内蒙古女婿家大门跨进来的那天起,顿顿都是肉。第一天手把羊肉配砖茶,第二天烤羊排撒孜然,第三天血肠肉肠炖沙葱,第四天羊肚包肉配炒米……我跟女婿说“差不多得了,咱换点清淡的”,女婿挠着头笑:“我妈说山西亲戚金贵,必须把最实在的拿出来。” 我哥在客厅听见动静,端着搪瓷缸凑过来:“咱老家待客不也这样?我上次去陕西表舅家,人家顿顿油泼面管够。”他掰着手指头数,“再说了,你嫁过去半年瘦了两斤,我跟你嫂子还担心你受委屈呢。你看现在,你婆婆天天变着法儿做肉,这说明啥?说明在这儿日子过得舒坦!”我急得直摆手:“哥,真不是受不受委屈的事儿。我打小长在山西,一天三顿面食惯了,顿顿肉吃着跟填鸭似的。昨天晚上我翻出半袋莜面,想自己煮碗面,结果你弟妹非说‘这玩意儿没营养’,硬塞给我一碗羊杂汤。” 厨房抽油烟机嗡嗡响,我妈在老家的视频电话正好打进来。“妮儿,你哥发视频说你婆家待你可好了,顿顿大鱼大肉。”镜头里我妈眼睛笑成两道缝,“我就说嘛,内蒙古那地儿牛羊肉金贵,人家肯天天给你吃,那是当亲闺女疼。”我对着屏幕苦笑:“妈,我现在看见羊肉都犯恶心……”话没说完,我哥从厨房探出头:“妈你别听她瞎咧咧,人家这是实心实意!” 晚上躺女婿家的大炕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月光透过纱帘洒进来,我想起结婚那年,婆婆拉着我的手说:“咱内蒙古人实在,不会说虚话,对你好就搁饭桌上。”那时候我觉得挺感动,可这七天吃下来,感动慢慢变了味儿。不是说肉不好吃,是太实在了,实在得让人有点喘不过气。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人家非往你碗里堆红烧肉,你明明已经撑得扶墙,还得笑着说“好吃好吃”。 后来我跟我哥深谈了一次。他说:“我就是怕你在这边过得不好,以前总听人说婆家人苛待媳妇,我寻思多给你带点衣服补品,不如看他们怎么待你吃饭。顿顿肉,说明你在这儿有地位。”我这才明白,他的“考察”不是挑刺儿,是当哥的那点笨拙的担心。可他也说:“早知道你这么不习惯,我该跟你婆婆说,山西人爱吃醋溜土豆丝、过油肉,咱带点食材来,咱自己做。” 现在我坐在炕头,看着婆婆端来刚煮好的奶茶和奶豆腐,她用不太流利的山西话说:“闺女,明儿咱试试煮莜面窝窝,我让隔壁蒙古族婶子教我了。”我捧着温热的奶茶,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地域差异从来不是鸿沟,是一方想把最好的捧到你面前,另一方还没学会怎么说“谢谢,但我更想要这个”。 或许我哥的“护碗”和我婆婆的“学做莜面”,都是爱的笨拙模样。一个怕妹妹受委屈,一个怕客人不合口味。我们总爱用“考察”“讲究”这些词给生活贴标签,可日子哪有那么多算计?不过是山西的面、内蒙古的肉,在一张炕上慢慢熬,熬出点互相迁就的甜。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