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称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要削减15%的经费,约为5亿美元。受此状况影响,约两千余名联合国工作人员或将面临裁员。究其缘由,乃是中美两国的会员费均未足额缴纳,致使局面陷入这般困境。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一封公开信,揭开了这个世界最大国际组织正在面临的窘境。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预算计划被大刀阔斧地砍掉15%,超过5亿美元的资金就这么凭空蒸发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波及近五分之一员工的裁员风暴。超2600个工作岗位,不论在职者所处之位,亦或是尚空缺之职,皆难逃裁撤之命运。这早已不是简单的财务紧张,而是一场由“会费”这根导火索点燃的,深刻的制度与信任危机。 在国际关系的牌桌上,本应是基本义务的会费,如今却被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玩成了一张施压的王牌。 美国在会费缴纳上表现欠佳,拖欠总额约达15亿美元之巨,这一数额近乎占据联合国总欠款的半壁江山,反映出其对待国际义务的消极态度。 这并非因为囊中羞涩。从里根时代开始,将缴费与特定政治诉求捆绑,就成了华盛顿的惯用策略。 美国国会干脆把联合国会费列为“有条件拨付”项目,意图很明显:既要维持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又不想为自己不感兴趣的议题买单。 这种“武器化”的操作,正在侵蚀着整个多边体系的信誉根基。 但故事还有另一面。当会费成为武器时,它对另一些国家来说,则是一副日益沉重的担子。以中国为例,其承担的会费份额在短短十年间,从5.15%一路飙升至今年的20.004%,几乎翻了两番。 今年中国需要缴纳的会费激增约2亿美元,总额达到约6.8亿美元。 中国在联合国承担着巨大财政责任,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籍雇员在联合国系统内占比仅2.3%,相较之下,美国高达9.4%,这一差距着实令人关注。 因此中国偶尔的延迟缴费,更像是一种对不公机制的“无声抗议”,而非恶意拖欠。 与此同时俄罗斯因战争和制裁陷入经济困境,而那些经济薄弱的小国,却大多选择按时缴费。于它们而言联合国堪称在国际舞台发声的不二之选。 在这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中,联合国是其表达诉求、传递声音的独一无二的平台。这种反差,更凸显了大国行为对规则的冲击。 会费缺口切断了联合国执行全球使命的命脉,代价正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在全球最脆弱的角落显现。维和、人道、发展这三大核心支柱都受到了重创,安理会决议的执行率已从冷战时的70%暴跌至不足40%。 在非洲一个关键的反恐项目因44亿美元资金冻结而被迫暂停;在冲突地区5000名公共卫生工作者因此失业,艾滋病防治体系濒临崩溃,未来五年死亡人数甚至可能增加四倍。全球人道主义援助的资金缺口更是高达58亿美元。 这种窘迫甚至蔓延到了联合国总部。日内瓦的万国宫停运了扶梯,纽约总部则调高了空调温度,连邮件服务器都因预算削减而频繁卡顿,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效率。 这场危机既是改革的催化剂,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联合国自身无法挣脱的改革困局。古特雷斯提出了“UN80”改革倡议,希望能让这个庞大的机构更高效、更负责。 改革的一大焦点在于促使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向联合国大会公开阐释行使否决权的理由,此举或推动决策透明化,增强国际治理的公正性与民主性。 这恰恰触碰到了改革的“死结”。美国为了保护盟友,俄罗斯视其为国家安全底线,中国在核心利益上也不会退让。 最根本的悖论在于《联合国宪章》规定,任何结构性改革都必须得到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这意味着,改革需要得到那些恰恰是改革对象的权力中心的批准。
刚刚发生联合国突然宣布了!10月9日,联合国官员宣布,由于资金短缺且美
【1评论】【1点赞】
红夕
粗略算了一下:按照这经费和裁员名额,联合国职位约135万人民币/年,待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