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阎学通:“我现在特别不同意搞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这爱国不爱国不是教育出来

烟雨江南水墨情 2025-10-10 03:26:01

.清华教授阎学通:“我现在特别不同意搞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这爱国不爱国不是教育出来的,岳飞他妈妈在他背后刻了四个字,他就能打仗了?如果他妈妈不刻字的话他就不往死里打了吗?这跟刻字有什么关系?”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细琢磨全是破绽,犯了个把 “教育” 窄化成 “形式”、把 “自发” 当成 “天生” 的常识性错误。 就说岳飞这例子,阎教授显然犯了个史实和逻辑的双重错。正史《宋史》里压根没提岳母刺字,这是清代小说《说岳全传》编的故事,岳飞背上 “尽忠报国” 四个字是真的,但更多是自勉的座右铭。 就算抛开史实不谈,阎教授的逻辑更站不住脚:难道没这四个字,岳飞的爱国就凭空来的? 岳飞他爹早死,是岳母含辛茹苦带大他,教他读圣贤书、讲忠义事,告诉他 “金兵南下,家国不保”,这才是真正的爱国教育! 那四个字不过是教育成果的 “印章”,不是爱国的 “源头”。 就像咱现在给孩子讲杨靖宇啃树皮抗联,不是让孩子去啃树皮,是让他懂啥叫家国大义,阎教授把 “教育过程” 和 “形式符号” 混为一谈了。 再说说 “爱国像爱父母一样天生” 这说法,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爱父母有血缘打底,饿了找妈、疼了叫爸,这是本能;可爱国是啥?是对脚下土地、身边同胞、民族历史的认同,是 “先有国再有家” 的公共情感,这玩意儿能天生吗? 方志敏在牢里写《可爱的中国》,那会儿旧中国民不聊生,环境够差吧?可他照样爱国,为啥?因为他从小读《史记》《资治通鉴》,听长辈讲文天祥、史可法的故事,这都是教育! 要是没人教他这些,他咋能在绝境里写出 “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阎教授还举过个例子,说他学生去西点军校交流后,更信 “爱国不用教育”。这西点军校啥地方?天天讲 “责任、荣誉、国家”,早上升旗晚上降旗,历史课全是 “美国精神”,这不是爱国主义教育是啥?不过人换了个名叫 “公民教育” 罢了。 全世界哪个国家不搞这一套?保加利亚直接开 “爱国学”,美国孩子从小背《独立宣言》,连日本都教学生 “忠君爱国”,这么到了中国,爱国教育就成了 “多余事”? 阎教授忽略了 “不教育的代价”。现在网上为啥有少数人抹黑先烈、吹捧西方?不是他们天生坏,是没接受过正经的爱国教育,被歪理邪说带偏了。 去年有个大学生不知道邱少云是谁,还说 “烧着了不会动是假的”,这就是教育缺位的后果! 要是不教孩子知道 “谁在守护我们”,不教他们懂 “国家怎么来的”,再过几十年,怕是没人记得抗美援朝的冰雕连,没人知道钱学森为啥放弃美国优渥生活回国了。 爱国从来不是 “顿悟”,是 “浸润”。就像咱国庆看阅兵,看到东风导弹方阵流泪,不是突然爱国了,是从小听老师讲 “两弹一星” 的故事,看纪录片里科研人员啃窝头搞研发,这些教育的碎片攒起来,才有了那一刻的情感爆发。 阎教授把爱国当成 “无源之水”,其实是忘了:没有代代相传的教育,哪来绵延千年的家国情怀? 再说句实在的,阎教授作为清华教授,更该明白教育的本质。 清华校歌里写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这本身就是爱国教育的一部分。要是按他的说法,干脆别唱校歌、别讲校史了,反正 “认同不是教育出来的”?这显然说不通。 阎教授的观点错在把 “刻意灌输” 和 “潜移默化的教育” 混为一谈。没人说爱国教育是贴标语、喊口号,而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精神。 岳飞的爱国不是刻字刻出来的,但绝对是教出来的;咱的爱国也不是天生的,是课本里的英雄、身边的榜样、国家的发展一点点教出来的。 要是真信了 “爱国不用教育”,那才是把民族的根脉丢了。 所以阎教授这说法真得好好琢磨琢磨。爱国教育不是 “无用功”,是给民族留底气、给后人留骨气的大事。 要是哪天没人教孩子懂忠义、知荣辱了,那才真出大问题呢!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0 阅读:43
烟雨江南水墨情

烟雨江南水墨情

烟雨江南水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