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精神并不是西方专利,李向安:没有契约精神最终都会走向失败】在当今全球化的世

孙王良评 2025-10-10 11:40:52

【契约精神并不是西方专利,李向安:没有契约精神最终都会走向失败】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契约精神"常被视为西方文明的产物,仿佛只有古罗马的法典和启蒙时代的哲学才孕育出这种信守承诺的品质。然而,这是一种误解。近日,笔者与知名律师李向安交流,李律师对我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诺千金'就是契约精神的精髓。”,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没有契约精神,最终都会走向失败。在21世纪的今天,契约精神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不讲诚信,就是在拉现代文明的后腿。

对于李向安律师的看法,我深表赞同。契约精神是东西方跨越时空的文明共识,并非西方的专利。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信守诺言始终被视为高尚品德。《论语》中记载:“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强调:“言不信者,行不果。”,而“一诺千金”的典故更是直接体现了古人对承诺的重视——季布的一个承诺,价值千金。这些思想与西方契约理念异曲同工,都指向同一个真理:诚信是维系社会运转的纽带。

从春秋时期的盟誓,到汉代的“券书”,再到明清的契约文书,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契约实践。山西票号能够汇通天下,靠的就是“诚信”二字;徽商、晋商能够纵横四海,凭的也是“信誉第一”,这些事实无不证明,契约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

没有契约精神的个人,将失去立身之本。孔子直言:“民无信不立”,一个不守信用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今天,那些失信被执行人,不仅处处受限,更丧失了人格尊严。从商业伙伴的疏远到朋友的离弃,失信者的道路越走越窄。

没有契约精神的国家,将失去发展之基。战国时,商鞅“立木为信”,使秦国走向强盛;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最终导致亡国。在现代,国家间的条约与合作都建立在信守承诺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无不依赖各国的诚信履行。一个国家若反复无常,终将被国际社会孤立。

我们生活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而契约精神同样是市场经济的支柱。现代经济建立在信用基础上——从银行贷款到商业合同,从股票交易到保险协议,无不依赖各方对契约的遵守。没有契约精神,市场将陷入混乱,交易成本将急剧上升,经济繁荣将无从谈起。

李向安律师称:契约精神也是法治社会的核心。法律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公民让渡部分权利,以换取秩序与安全。只有当人们相信法律会被公正执行,承诺会被信守,社会才能稳定运行。不讲诚信的公民与不讲诚信的律师、法官,都是拉现代文明的后腿。

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不讲诚信的代价远超以往。一个企业的财务造假,可能引发行业地震;一个国家的背信弃义,可能破坏全球供应链。诚信缺失如同瘟疫,会迅速蔓延,侵蚀社会信任基础,增加社会运行成本。所以,千万不要把不讲诚信不当一回事,因为不讲诚信会直接阻碍文明进步。因为文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而合作离不开信任。当信任稀缺,人与人之间充满猜忌,社会创新活力将大幅衰减,文明进程将受到严重阻滞。

我所担忧的是,当代我们生活的社会越来越陷入诚信危机了,连老人摔倒扶不扶都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老人倒了不敢扶,因为害怕这个老人不讲诚信,你扶起他,他会碰瓷说是你撞的;还有民间的借贷,我发现就连朋友之间,也很难借出钱来了,因为“杀熟”现象屡有发生,“杨白劳”不讲诚信洋洋得意,“黄世仁”反而愁眉苦脸。李律师对我说,他接手的许多案子,都涉及当事人不讲诚信问题,最后对簿公堂。

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应当将诚信作为基本准则。只有坚守契约精神,才能赢得尊重,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呼吁:诚信不仅是个人的美德,更是文明的基石;守诺不仅是传统的教诲,更是未来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践行契约精神,就是推动现代文明向前迈进;而背弃诚信,无疑是在拉整个现代文明的后腿。

0 阅读:0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