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毛泽东照片中的“无我”境界 下图是毛泽东晚年的一张照片,有人说:从这张照片能看到毛泽东晚年的孤独。毕竟,为了革命,他失去了太多至亲:妻子、儿子、弟弟们等等。 然而,我并不如此认为,我认为:这张照片中的毛泽东并无孤独感,毕竟,他一直是“无我”的状态,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将唯一健康的儿子送到抗美援朝战场。 毛泽东同志的“无我”,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每一个革命抉择的具体行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毅然决定让毛岸英奔赴前线,彼时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国不久,正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同志强忍悲痛,只说了一句“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这份克制背后,是他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坚定信念,没有丝毫个人情感的妥协。 从革命早期来看,他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先后失去了六位亲人。妻子杨开慧在反动派的酷刑下坚贞不屈,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每一次失去都是锥心之痛。 他从未因个人悲痛停下革命的脚步。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深夜伏案撰写文章,指引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西柏坡的小院中,他与战友们谋划新中国的蓝图,心中装的始终是全体人民。 晚年的毛泽东同志,即便身体日渐衰老,依然牵挂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他会仔细阅读各地的调研报告,关心农民的粮食收成,询问工人的生产情况,人民的冷暖始终是他心中的牵挂。 那些认为他“孤独”的观点,忽略了他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一员,人民的期盼就是他的追求,人民的力量就是他的力量,这份联结让他从未真正“孤独”。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深入群众,与农民一起劳动,与战士一起行军,倾听人民的心声。正是因为始终扎根人民,他才能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恢复国民经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他“无我”的奉献。 毛泽东同志的“无我”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他用一生践行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誓言,这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传承。 我们看待毛泽东同志的照片,更应看到照片背后他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一切,看到他“无我”的精神境界,而不是用个人化的情感去曲解一位伟大革命家的胸怀。怀念伟人毛泽东主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读懂毛泽东照片中的“无我”境界 下图是毛泽东晚年的一张照片,有人说:从这张照片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2025-10-10 12:58:33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