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语“踢出”高考,取消其主科地位?教育部回应一针见血!不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泡泡糖唐 2025-10-10 15:58:49

将英语“踢出”高考,取消其主科地位?教育部回应一针见血!不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新教改”实施后,急哭一众家长:“这比英语还难!孩子可怎么办?”郑强更是毫不留情痛斥:“现在很多人说不会英语的就是‘文盲’,说这种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文盲’!” 可教育部一句话就定了调:英语还是主科,动不了。本以为这事就翻篇了,谁能想到新教改一落地,家长的焦虑直接从一科炸到三科,连以前觉得“稳了”的语文数学,现在都成了“拦路虎”。 说真的,郑强教授的话我特别认同。他自己精通三门外语,高考英语却只考了29分,要是当年英语算总分,哪还有后来的顶尖学者?他骂的从来不是学英语。 而是那种“全民苦学十几年,上班后连句完整对话都憋不出”的荒唐。就像我表姐,当年为了考四六级,背单词到凌晨,现在做会计,除了看报表就是算数据,英语早被抛到后脑勺,你说这十几年的功夫,到底值不值? 可现在倒好,英语没降温,其他科反倒先“加了猛料”。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翻着番地涨,小学要学124篇,初中还要再来124篇,以前背背就行,现在得分析“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的情感为什么这么表达”。 我邻居家孩子上四年级,上次写作文《我的周末》,因为没写出“从开心到遗憾的情绪变化”,直接被老师打了回来,孩子对着本子哭了半小时,说“我就是去公园玩了,哪有那么多情绪?” 数学的改动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以前二年级分上下学期学的乘除法,现在一股脑全塞到上册,孩子刚搞懂“2乘3等于6”,转头就要学“6除以2等于3”,连“乘和除到底啥关系”都没弄明白,就得做题。更离谱的是,教材里还藏着四年级才学的乘法交换律,美其名曰“提前铺垫”。 可孩子连“交换”两个字的逻辑都没建立,这不就是拔苗助长吗?上次我帮侄子辅导作业,他指着题目问“为什么3乘4和4乘3一样”,我解释了半天,他还是一脸懵,最后急得直跺脚:“老师没说为什么,就说要记住!” 最讽刺的是,大家吐槽的英语也换了“赛道”。四年级要背的单词比以前多了三分之一,“factory”“community”这类以前五六年级才学的词全压了下来,语法也往前挪了一大截。更难的是要求变了,不再是背单词、抠语法,而是要能用英语讨论“怎么帮社区做公益”“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你说一个连汉语逻辑都没捋顺的孩子,怎么用英语表达这些复杂的话题?我同事家孩子上次英语课,因为说不出“如何保护流浪猫”,直接在课堂上红了脸,回来跟妈妈说“我再也不想上英语课了”。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吵着取消英语,还是现在吐槽各科太难,核心都绕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前全民死磕英语,是把语言当成了门槛,筛掉了不少不会考试但有其他天赋的孩子; 现在各科都往“深”里钻,却又走进了“唯难度论”的误区,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郑强说过度学英语是民族不自信,那现在让孩子为了应付难题,连玩的时间都没有,难道就是自信的表现吗? 教育不该是“你难我更难”的较量,也不该是“为了改而改”的折腾。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擅长语言,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对古文感兴趣,为什么非要用一套标准把所有人都框住? 你们家孩子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是觉得新教改的难度合理,还是觉得太折腾孩子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让更多人看看普通家长的真实想法!

0 阅读:6
泡泡糖唐

泡泡糖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