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谁能想到,曾经在金砖和上合组织里高调“左右逢源”的印度,如今突然变脸。莫迪这次给全世界上了一课: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选边站队有时比什么都来得干脆。 金砖国家刚要联手推动“去美元化”,莫迪却直接“缺席”关键议题;上合组织刚想强化反恐,印度又悄悄把声明内容做了“手脚”。 看似四两拨千斤,实则渐行渐远,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一边和中国谈稀土,一边又跟美国眉来眼去,搞得自己也进退两难,到底是要当“棋手”,还是宁愿做“棋子”?局势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 印度的外交风格一直充满变数,但最近的操作实在有点“看不懂”,金砖国家今年在巴西举行峰会,大家都以为莫迪会继续跟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推动反对美国霸权的议题。 结果,莫迪突然宣布不出席,把外长杰尚卡派去“打个卡”,不光如此,印度还明确反对金砖国家推出统一货币,每当谈到“去美元化”或者反对单边制裁,印度都选择回避甚至阻挠。 金砖国家内部一片热火朝天,印度却像个冷静的旁观者,生怕把自己“牵扯”进去,这种态度,别说是中国和俄罗斯,连一向和印度关系不错的巴西、南非都觉得有点难以理解。 上合组织的场面也没好到哪去,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印度虽然签了联合声明,但事后却偷偷把关键字眼“侵略”改成了“有关事态”。 这一改动,直接引发俄罗斯等国家的不满,上合组织本想在反恐、地区安全上形成合力,结果印度的这波操作让联合军事演习都被搁置。 明明是“抱团取暖”的好时机,印度偏要做“独行侠”,在多边合作上频频“拆台”,这让其他成员国很难不心生疑虑。 为什么印度要这样做?答案其实不复杂,莫迪政府近年来在中美之间反复权衡,深知不能得罪美国。 美国用关税、技术合作等各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要求印度收敛与金砖国家的合作,尤其在高科技领域,特朗普政府更是下了严厉命令。 印度虽然嘴上强调自主,但实际行动上越来越向美国靠拢,美国企业虽然一度对印度市场寄予厚望,但随着订单锐减,亚马逊等巨头撤资,印度的“世界工厂梦”也变得岌岌可危。 说到底,印度想当“全球大国”,却又怕在美中博弈中失去筹码,中印两国原本在稀土领域有合作空间。 印度的稀土储量全球排第三,可惜加工技术短板明显,85%的稀土磁体还得靠中国进口,2025年6月,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公开表示,正和中国谈稀土供应。 但同一时间,印度又对中国相关企业提出了一些并不属实的指控,更尴尬的是,印度部分企业想把中国加工好的稀土倒卖给美日,结果被中国海关查出伪造文件,直接取消了相关资质。 这下连带本土产业链也跟着遭殃,像塔塔、马恒达这样的汽车巨头都因稀土断供面临停产危机,印度想“左右逢源”,可现实却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 国内经济也没能给莫迪撑腰。印度政府高调推出“关键矿产使命”计划,砸下1630亿卢比,想自给自足,但现实是技术和人才双重短缺,项目推进一拖再拖。 中国这边恢复了边境贸易,化肥、必需品源源不断出口,印度民生领域还是绕不开中国。外部投资减少、内部项目受阻,印度的“大国梦”看起来越来越悬。 在多边舞台上,印度的投机操作逐渐让自己陷入孤立,金砖国家本来是发展中国家“抱团反霸”的重要平台,印度却主动抽身,削弱了集体的力量。 上合组织对印度的信任也大打折扣,军事合作一度停摆,稀土博弈上,印度既想借力中国,又想讨好美国,结果里外不是人。 美国虽然给了些甜头,但撤资、订单下滑说明印度对美依赖并不牢靠,中国则用实际行动表明,合作需要诚信和互信。 莫迪政府现在面临的是,继续“骑墙”很难赢得真正的盟友,失去了发展中国家阵营的认同,也难以获得美国的核心支持。 金砖和上合组织本来是印度提升国际地位的绝佳舞台,但现在,印度反而成了地缘政治的“孤岛”,大国梦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投机主义让印度错失了多边合作的红利。 对于中国来说,保持定力、坚持开放合作才是王道,稀土领域有技术、有市场,能够有效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 面对印度的“变脸”,中国有底气选择务实路线,不仅可以稳住金砖、上合的合作,还能用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伙伴。 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印度若一味追逐短期利益,最终只能自陷困局,地缘政治的风向,永远青睐真正懂得合作和诚信的玩家。
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
顾议史实
2025-10-10 16:49:3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