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6年,鲁迅去世的第2天,和鲁迅反目成仇13年的弟弟周作人,若无其事

千浅挽星星 2025-10-10 20:49:58

[微风]1936年,鲁迅去世的第2天,和鲁迅反目成仇13年的弟弟周作人,若无其事地去学校上课。课上,周作人讲到颜之推的《兄弟篇》,他的眼眶突然发红,想起和鲁迅断交的那天。   1919年,鲁迅几乎掏空了所有积蓄,甚至卖掉了绍兴的祖产,才买下了北京的大宅子,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传统:让一家人团聚,让母亲鲁瑞安享晚年。   于是,母亲、三弟周建人夫妇、自己的原配朱安,还有最重要的二弟周作人和他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全都搬了进来,那会,兄弟俩加起来一个月能挣六百大洋,日子过得相当宽裕。   大家似乎都忘了在日本留学时合租“伍舍”的清苦,院子里一度充满了欢声笑语,连周作人都觉得,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但再坚固的堡垒也怕从内部瓦解,起初,家里的财政由老母亲掌管,但随着母亲年迈,管家权悄然落到了弟媳羽太信子手里。   这个女人曾是周作人在日本雇的女仆,生活方式却极尽奢华,家里仆人好几个,出门还得包车,而鲁迅生活一向简朴,他看不惯这种挥霍,觉得这太奢侈了。   很快,羽太信子要辞退母亲最信赖的老佣人王鹤照,鲁迅为了母亲坚决不同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家务事了,这是一场无声的财产争夺,在这场争夺里,周作人毫无保留地站在了妻子那边。   结果就是,作为这个家的主要贡献者,鲁迅最后竟落到身无分文的境地,1923年,当他被迫搬离时,连安家费都得向朋友借,他亲手组建的大家庭竟先将他赶了出去。   为了得到财政的掌管权,羽太信子竟还指控鲁迅偷窥她洗澡,说鲁迅对她有“非分之想”,而周作人也信了,并未丝毫怀疑。   他给鲁迅递去一封信,信里称呼自己的亲哥哥为“先生”,冷冰冰地要求他以后不要再到后院来,这封信给兄弟情划上了一条无法超越的界线。   当鲁迅前去追问时,迎面而来的是一只狮子造型的铜香炉,那是周作人从书房里抓起,奋力砸向他的,昔日的文房雅玩在此刻成了攻击他的武器,一切都碎了。   鲁迅带着母亲和朱安搬去了砖塔胡同,他一手置办的八道湾成了别人的家,兄弟决裂长达十三年,直到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两人也未能和解。   故事最令人唏嘘的结尾,发生在鲁迅去世的第二天。10月20日,远在北平的周作人,平静地走上大学课堂,讲的偏偏是颜之推的《兄弟篇》——那篇强调手足“分形连气”的古文。有学生看到,那天,周先生的眼眶是红的。   他或许是在用这种方式,向那个回不去的八道湾,向那个曾亲密无间的兄长,做一场迟到了太久的无声忏悔。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周氏兄弟的反目是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大的隐痛)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