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弯道超车,日本技术梦碎,分子胶水改写规则? 2011年,日本一位教授发

零零后小萌新 2025-10-10 23:10:35

中国电池弯道超车,日本技术梦碎,分子胶水改写规则? 2011年,日本一位教授发明了硫化物固态电池材料,全球很快跟上,纷纷投入研究,到2020年,日本在传统锂电池领域已经被中国拉开差距,他们开始着急,赶紧把资源转向固态电池,想靠这个翻盘,2023年,日产率先宣布,他们已经搞定,计划2028年实现量产,丰田和松下也紧跟着表态,都想抢在前面占住位置。 2024年9月,丰田拿到了日本政府的认证,打算在2026年试生产,日韩美几家公司在盯着2027到2028年,都想赶在那会儿把东西推出来,可就在2024年10月之前,中国科学院的团队在国际期刊上发了一篇论文,一下子惹了注意,他们弄出一种叫“动态自适应界面”的技术,电池不用压紧也能跑三百多次,还能快充,能量密度涨了八成以上,怎么折都不坏。 日本那边一直用硫化物电解质,想靠高压把电极和电解质硬压在一起,可这材料怕空气,生产得在无氧环境里做,成本高,还容易出毛病,只能靠外力加压,设备贵,效率低,根本没法大规模生产,中国这边不一样,科学家弄出一种“分子胶水”,聚合物主链加上乙氧基团和短硫链,让电极和电解质自己粘住,不用外力,不怕干扰,还能用现有的生产线,甚至能做出可折叠的电池。 2024年,中国禁止出口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电池和高纯石墨负极,因为目前只有半固态和固态电池能达到这个水平,日本、美国、欧洲想自己建供应链,结果卡在材料上,怎么也推进不了,日本投了1.5万亿日元,到现在也没做出类似中国的技术,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比亚迪都定了量产时间,比亚迪的中试电芯已经做到400Wh/kg。 日本车企还在琢磨怎么把实验室里的电池搬进工厂,消费者却等不了了,他们燃油车卖得不错,电动车就是推不下去,研发也偏重理论,少管实际,中国不一样,新能源车已经有三千一百万辆,占了全球七成,用户天天提意见,企业就得跟着改,电池不是摆着看的,是老百姓要买的东西,市场推着你往前走。 资本市场看得明明白白,美国QuantumScape股价一年涨了一倍半,靠的全是嘴上说的未来,中国固态电池指数只涨了五成,但实打实的是中试线跑通了,供应链也定了,量产的日子也亮出来了,一个在画饼,一个在上菜。 日本科学家起步早,但卡在怎么把东西做出来这一步,中国科学家不光能做实验,还能下车间解决实际问题,日本还在为怕空气的材料搭无尘室,中国已经用分子胶水让电池更结实、更便宜、能弯能折还能用,不是谁喊得响,是誰先把东西造出来、卖出去、让人用着顺手。

0 阅读:69
零零后小萌新

零零后小萌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