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

史面的楚歌 2025-10-11 07:32:27

“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 年 11 月,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2019年底的北京机场,72岁的坂本幸雄拖着行李箱迈出来,围上来的记者举着话筒,他盯着镜头一字一句说:“我是来中国报仇的。” 这句话里的重量,藏着他和美国几十年的产业恩怨,也让很多人没想到,这个老人的晚年,会把自己绑在中国芯片的突围路上。 坂本幸雄打小就爱拆东西,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他总偷偷拆开看,小时候以为电视里有个小人演节目,拆了才发现全是零件,就这么着,他对电子玩意儿着了迷。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德州仪器日本分公司,从推销员做起,业余时间自己啃半导体技术,没几年就坐上了副总裁的位置。 他管公司有一套,效率提上去了,业绩年年涨,慢慢成了业内有名的人物。 那会儿日本半导体正火,坂本幸雄后来执掌的尔必达,和东芝、NEC这些企业一起,把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半壁江山攥在了手里。 可这也戳到了美国的痛处,美国自己的芯片公司亏得厉害,怎么能容得下日本抢生意? 1985年,美国商务部找个“反倾销”的由头,逼日本签了《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要求日本放开自家半导体市场,五年内给外国企业留20%的份额。 日本没法拒绝,签了之后,自家芯片的全球份额一下子掉了下来。 1987年更狠,美国说东芝向苏联出口精密机床,罚了东芝三年不能进美国市场,本来就受影响的东芝,彻底一蹶不振。 坂本幸雄没放弃,他整合资源成立了尔必达,专攻手机芯片,想让日本半导体“活过来”。 可刚有起色,美国又联合韩国三星搞事情——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光和三星故意把DRAM芯片价格压到成本线以下,用低价挤兑尔必达。 没多久,尔必达就亏得底朝天,资金链断了。坂本幸雄到处找救兵,可没人愿意帮,2012年,尔必达被美光用极低的价格收购。 这家他拼了一辈子的企业,成了美国巨头的“战利品”,跟着他的老员工,全失业了。 这一年,坂本幸雄72岁,本来想着养老,可心里的仇没消。 2019年,紫光集团找他,他没犹豫就来了,当紫光的高级副总裁兼日本分公司CEO。 到了紫光,他跟换了个人似的,每天早七点准时到办公室,桌上永远摊着一堆技术图纸和进度表,晚上十一点才走。 五十多年的行业经验,让他对芯片研发的每一步都门儿清,从DRAM的技术路线,到搭跨国研发团队,他都要自己盯着。 中国存储芯片卡脖子的问题,他太清楚了,上来就定了“三步走”:先把成熟的DDR4技术搞定,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再搞先进的DDR5,追上技术;最后布局3D NAND Flash,抢未来的先机。 为了把技术落地,他成了北京、深圳、合肥的“空中飞人”,每到一个晶圆厂,穿上防尘服就钻车间,蹲在机器旁边跟工程师聊工艺细节,有时候还亲自主持技术评审会。 他的努力没白费——加入紫光才一年,公司就量产了DDR4内存条,这是中国第一款自己做的“中国芯”内存,直接打破了三星、美光、SK海力士的垄断,中国成了少数能搞这技术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光有设计不行,得能自己造”,牵头在紫光建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链条,之前国内芯片“有设计没制造”的窟窿,终于补上了。 他还想着留“后手”,在紫光设了“存储技术实训基地”,自己编教材,把几十年的经验传给年轻工程师。 三年下来,基地出了500多个本土骨干,后来都去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国内顶尖企业,成了顶梁柱。 有人问他为啥对中国这么掏心窝子,他只说:“我不是帮中国,是帮所有被美国霸权欺负的国家争口气,让霸权知道,技术垄断压不住人。” 坂本幸雄的晚年,早就不是个人的事儿了,他是日本半导体黄金时代的过来人,被美国打压过,看着自家企业没了,现在想帮中国把芯片搞起来。 他做的不是“复仇”,是用自己的经验,把被美国踩碎的希望,重新拼起来。 现在中国的芯片产业,因为有了他这样的人,在存储芯片这块儿,慢慢站稳了脚。 那些他培养的年轻人,带着他的经验,继续往前跑。坂本幸雄的“复仇”,其实是对技术公平的较劲凭什么美国能垄断?凭什么日本和中国要受欺负? 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技术垄断终会被打破,只要有人肯拼,肯把经验传下去,中国的芯片,早晚能自己撑起一片天。

0 阅读:34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