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不发病的地贫基因,就被从幼师岗位上拽下来——这不是疾病的错,是偏见在作祟。 林芳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规则滞后的荒诞:她能通过考试和初检,证明身体条件本就符合岗位要求;血常规复查无贫血,说明所谓“血液系统疾病”根本不成立;地贫基因携带者在广东广西早被纳入合格范围,更印证了现行标准的僵化。 前夫用产前基因报告举报,本质上是把基因信息当成了攻击武器;幼儿园和教育局仅凭“基因携带”就解聘,是将医学概念粗暴等同于“不合格”。要知道,地贫基因携带者就像携带了一个“沉睡的基因”,不影响工作生活,更不会威胁孩子健康——这种将“基因”与“能力”挂钩的操作,本身就违背了就业公平的底线。 从申诉延期来看,或许正意味着现有规则在个案面前的动摇。广东广西的先例已证明,科学认知能推动标准进步;林芳手中的合格体检证明,更是最直接的证据。法理上,就业歧视本就不该被容忍;情理上,一个能通过层层考核的幼师,不该被一个“不发病的基因标签”剥夺职业尊严。 这案子若能翻盘,不仅是还林芳一个公道,更是给所有“基因携带者”一个明确信号:你的身体你做主,你的工作权不该被偏见定义。毕竟,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岗位的,从来不是基因里的“隐性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与担当。
携带不发病的地贫基因,就被从幼师岗位上拽下来——这不是疾病的错,是偏见在作祟。
龙舟说
2025-10-11 09:47: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