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还未开始,台军未战先逃?王牌部队仓惶后撤,金门已唾手可得 一场还没打响的“战役”,台军却仿佛提前缴械,主力“海龙蛙兵”悄悄从金门撤到澎湖。曾经的外岛铁军,如今只剩下几门老掉牙的榴弹炮和一群新兵蛋子。 金门,这块曾经硝烟滚滚的地方,眼下变得空空荡荡,仿佛随手一捡就能拿下。台军的算盘和底气,藏着怎样的故事?这场撤退,不只是兵力移动,更像一场政治与心理的溃败。 台军“王牌”后撤,从金门到澎湖,听起来像是战略收缩,实则有点像临阵脱逃。 海龙蛙兵,这支曾让岛内媒体津津乐道的两栖突击队伍,原本号称“反攻大陆”的尖刀部队,现在被一船一船地送回澎湖。金门剩下的守军,主力是义务兵,装备也没啥新鲜货。 M115榴弹炮、M41坦克,这些二十世纪的老古董,面对解放军的现代化火力,简直像拿着弹弓对抗无人机。这一波对比下来,新老战力的差距一目了然。 历史上,海龙蛙兵成立于50年代,那时他们还琢磨着怎么搞“水鬼偷袭”,结果不少被民兵一网打尽。新华社曾专门回顾过这段往事,说白了,部队的主业早就从“反攻”变成了看家护院。 台军这次把家底往回收,其实就是怕精锐部队在第一轮就被解放军全歼,不如先留着本岛保命。 台军退役将领栗正杰的话点到要害,这支部队的两栖作战能力早就名存实亡,现在撤回来,更多是保壳、不是保底。 台军为何未战先逃?这背后的原因,多少带点无奈和妥协。首先是解放军的威慑力实在太大了,卫星、无人机天天在天上溜达,金门的地形和兵力布置都被看得一清二楚。 特种部队想搞点小动作,根本藏不住。解放军的信息化作战让台军的防御就像玻璃屋,外头谁都能看得明明白白。美国那一套“豪猪战术”更是让台军左右为难。 美军教他们“化整为零,打巷战”,意思是让部队别扎堆,遇事就往本岛周边撤,准备城市巷战。结果,澎湖岛成了第二道防线,精锐部队都被调过去,金门自然防线空虚。 美国媒体也曾分析,美台军事合作下,台湾防线越来越收缩成一团。除了外部压力,台军内部其实也有点“纸老虎”的味道。训练越来越走形式,游泳池里练演习,结果还出事。 蔡英文前阵子去视察,演习全是表演性质,根本脱离实战。 这种状况下,台军士气早就松垮了,打仗还没开始,先想着怎么安全退出,真打起来,谁还敢拼命?这不是简单的军事判断,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作秀”,给内部看,也给外界看。 金门唾手可得,不是说解放军真要动手,而是金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脆弱。离大陆只有几公里,真要打起来,解放军根本不用大规模登陆,火箭炮往那一铺,什么工事都成了摆设。 东部战区的演训早就把金门纳入火力覆盖圈,精准打击轻轻松松。 金门不仅是一块战略要地,更是两岸关系的风向标。历史上的“金门炮战”,曾经是两岸对抗的缩影,现在却成了“弃守外岛”的象征。 台军撤出金门,暴露了台当局“拒统”的自欺欺人。看得准一点,这其实就是台当局底气不足,嘴上喊得响,身体却先跑了。 放在国际背景下,金门的局势和乌克兰一些战区有点像。外部势力介入再多,关键时刻也救不了局部防线的崩溃。 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就警告过,台湾靠外部支持“维稳”,但一旦防线被突破,谁也救不回来。现实就是这么冷酷,台当局炒作“台美合作”,其实内心更虚,国际社会看得一清二楚。 这场金门的撤军风波,说到底,是台军政治焦虑和军事无力的合成体。统一大势,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台当局“以武谋独”,不过是自欺欺人。大陆一直强调和平统一,但底线早就摆在那里。 岛内民众其实更明白,别被“台独”那点把戏牵着鼻子走。金门的命运,从前线变成桥梁,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台军所谓“攻势”部队从金门后撤至澎湖 2025-10-10 16:07·中国台湾网
武统还未开始,台军未战先逃?王牌部队仓惶后撤,金门已唾手可得 一场还没打响的“
飞天史说
2025-10-11 11:43:08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