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宣布了! 10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乌克兰成功联合使用国产“海王星”反舰导弹与“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对俄军某重要目标实施打击,效果“令人满意”。 要是只看表面,可能觉得就是两款导弹炸了个目标,但往深了扒才发现,这事儿藏着乌克兰军工憋了好几年的大招——终于从“靠人接济”的阶段,熬到了“自己能造硬家伙”的地步。 先说说这两款导弹的能耐。“火烈鸟”这名字听着挺温和,实则是个能打远仗的狠角色,3000公里的射程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早就能量产供货了,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 以前总听说乌克兰得靠北约给的武器撑场面,现在自家导弹能摸到这么远的地方,威慑力一下就上去了。 更妙的是“海王星”,这货本来是反舰用的,现在居然能改过来对地攻击,后续射程还能往上加到1000公里,等于一款武器掰成两款用,战术灵活性直接拉满。 泽连斯基特意提了一句“过去一周已经多次使用”,这可不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的运气。能把两种不同用途的导弹捏合到一起搞联合打击,说明从瞄准、发射到协同配合的流程早就理顺了,已经能形成稳定的作战能力。 虽然没明说打中的是啥目标,但能让总统亲自出来报喜,大概率是俄军的军火库、指挥中心这类硬骨头,不然也谈不上“令人满意”的效果。 放在几年前,谁能想到乌克兰能拿出这一套组合拳?2022年冲突刚爆发的时候,乌军手里的无人机还得靠民间志愿者凑钱买,改装商用机来应急。 那会儿别说造远程导弹了,就连常规装备的补给都得盯着西方的援助清单。但这几年战火算是把乌克兰的军工潜力给逼出来了,就像他们的无人机产业,从车库作坊起步,硬生生靠政府简化流程、民间技术众筹,折腾出年产能几百万架的规模。 导弹产业估计也是走了类似的路子,在实战里摸爬经验,边打边改,才有了现在的突破。 更有意思的是,这会儿美国还在琢磨着让欧洲盟友出钱买“战斧”导弹送过来,虽说“战斧”射程也能超2000公里,能打到莫斯科,但毕竟是别人的东西,给不给、啥时候给都得看别人脸色。 现在乌克兰自己的导弹先打起来了,等于告诉外界:就算没有“战斧”,咱照样有远程打击的底气。这腰杆一下子就硬了不少,再也不是那个只能伸手要装备的角色了。 这场逆袭说白了就是逼出来的生存智慧。以前靠着苏联留下的军工底子吃老本,后来又想着靠西方援助过日子,直到真刀真枪的仗打起来,才明白只有自己手里的家伙才靠谱。 从无人机到远程导弹,乌克兰愣是在战火里趟出了一条自主研发的路子。 现在这两款导弹的组合打击,就是给这条逆袭路立了块里程碑。以后再提乌克兰军工,没人会只想到“依赖外援”这四个字了。 毕竟能自己造出3000公里射程的巡航导弹,还能玩出多弹种协同的战术,这实力可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靠战场成绩证明的。 接下来就看这两款导弹能不能规模化部署,要是真能形成量产打击能力,俄军的后方补给线怕是要更头疼了。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 《泽连斯基称乌已多次联合使用国产“海王星”与“火烈鸟”导弹》
大结局要来?特朗普作出决定,普京公布战果,乌克兰打进亚洲境内这回真像是要收官了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