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15日,正式清理光绪崇陵地宫,工作人员进入地宫后。发现光绪帝棺椁被凿了一个大洞,光绪帝尸体趴在棺内,双脚漏在外边,可见盗墓贼给光绪尸体翻了个身。 光绪帝出生在1871年8月14日,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王府。他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奕譞,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氏。1874年,同治帝去世后,四岁的光绪帝在1875年2月25日登基,年号光绪。当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独揽大权。光绪帝从小接受严格教育,喜欢阅读西方书籍,对改革感兴趣。 光绪帝在位时推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文,改革行政机构。这场变法只持续103天就失败,光绪帝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外军入侵北京,光绪帝随慈禧太后逃到西安。1901年返回北京,继续软禁状态,直到1908年去世,年仅38岁。他的死因后来通过清理陵墓时检测毛发,确认含有高浓度砒霜。 隆裕皇后叶赫那拉氏出生在1868年2月3日,北京朝阳门芳嘉园的桂公府。她父亲桂祥是副都统,母亲是赫舍里氏。作为慈禧太后的侄女,她在1888年被选为皇后,1889年正月与光绪帝成婚,居住在东六宫钟粹宫。两人关系密切,但隆裕皇后性格温和,在宫中地位稳固。光绪帝去世后,她继续住在宫里,1912年颁布退位诏书,1913年2月22日去世,享年45岁。她与光绪帝合葬在崇陵。 崇陵位于河北易县清西陵,是清朝最后一座帝王陵墓。陵墓建筑豪华,墓道长63.19米,面积439.95平方米,空间170.61立方米,采用传统的九券四门规制。崇陵从1909年开始修建,历时七年完成,总花费巨大。陵墓设计包括方城、月牙城和地宫,地宫深藏地下,原本密封严密。但在1928年左右,军阀孙殿英部队盗掘了附近的慈禧陵和乾隆陵,崇陵也未能幸免,被盗墓者光顾。 1980年6月15日,文物工作者开始正式清理崇陵地宫。他们从方城月牙城内罩壁前进入,沿着盗洞向下推进。盗洞高99厘米,宽146厘米,深到墓道底墙以下23厘米。工作人员移开散落泥土和残骸,推开石门进入金券。现场情况显示,盗墓者对陵墓结构熟悉,使用松杆木片拨开石门自来石,避免炸药破坏。 进入地宫后,工作人员看到光绪帝棺椁南端档板被凿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棺椁漆层剥落,洞口边缘不齐。光绪帝遗体面朝下趴在棺内,被拉出十几厘米,双脚垂在棺外。遗体骨骼连接完整,身长1.64米,没有刃器伤痕。盗墓者将遗体拖出,翻转放置一边,搜刮随葬品后塞回棺中。棺内相对干燥,衣服依稀可见,但整体遭受严重亵渎。 隆裕皇后棺椁破坏更严重,棺盖被撬开,遗体和服饰全部腐烂,只有局部骨头暴露在外。皇后头发散落一地,皮肉腐朽。盗墓者破坏遗体是为了取走头饰珠宝。工作人员记录现场,拍照棺椁位置。隆裕皇后右肋下有一个小荷包,里面残留部分珠宝。整个地宫潮湿,墓顶水珠密集,显示长期与外界相通。 历史学家王立新查看现场后指出,光绪帝生前经历坎坷,死后还遭受这种侮辱。崇陵管理员王强看到皇后棺椁情况,表达出强烈震惊。盗墓者行为残忍,对死者遗体毫无尊重。他们从崇陵盗走数百件文物,包括金银珠宝和玉器。根据清宫档案,光绪帝的《万年吉祥簿》记载了大量随葬品,但多数已流失。清理人员在棺底发现光绪帝毛发,经法医学检测,确认砒霜中毒,这为他的死因提供了证据。 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检查金井,发现它完整未遭盗掘。金井是储存皇帝陪葬品的地方。他们打开井盖,清点出5块怀表,包括金壳、银壳和珐琅制品。这些怀表面刻花纹,玲珑剔透。还有朝珠、手串、铁球、玉雕人物、玉别子、八宝等饰物,每件都体现晚清工艺。中国古代金属材料专家张军教授检验这些文物,认为数量多、品类丰富,为研究晚清皇家生活提供了资料。 工作人员继续查看隆裕皇后棺椁,在皇后身下找到一个绣工精美的荷包。他们打开荷包,取出270多颗珍珠、玛瑙和翡翠。这些珠子色泽艳丽,本来是朝珠或手串,但绳子腐烂散落棺底。皇后遗骨中还有一枚钻石戒指,晶莹剔透,光芒四射。清宫珠宝研究专家刘雅莉检验戒指,指出工艺水平高,成色顶级,很可能是光绪帝为皇后定制的,见证了他们的关系。 转向光绪帝棺椁,工作人员看到皇帝左手紧握两块翠玉连环和一块白玉。这些玉器莹润温润,是光绪帝随身物品,伴随他晚年岁月。参与清理的老工人看到这些玉器,联想到光绪帝生前境遇。清理工作持续数日,所有遗物被编号、拍照,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光绪帝和隆裕皇后遗体遭破坏后,重新安葬,地宫封闭。
1980年6月15日,正式清理光绪崇陵地宫,工作人员进入地宫后。发现光绪帝棺椁被
小史论过去
2025-10-11 13:13:52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