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尿可以不清理吗?”...韩国宠物相关民怨一年内激增两倍】海外新鲜事热点现场
9月30日下午,首尔孔德站附近京义线林荫道散步路。在独自或三五成群交谈散步的人群中,不时能看到宠物的身影。
一只在主人身旁系着牵引绳、在散步路各处穿梭的小型犬,突然在路边犹豫不决地摆出姿势,排出了大便。主人赶忙从口袋里掏出黑色袋子,清理了排泄物。这只小型犬又走了一会儿,这次朝着路边栽种的树木抬起一条腿,排了小便。而这次,主人就这么带着宠物离开了。
另一只小型犬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在位于散步路正中央的路墩上撒了尿。这次,主人也同样直接带着宠物移步离开了。路墩周围的柏油路上,清晰地留下了尿渍。
据农林畜产食品部统计,韩国饲养宠物的家庭从2012年的364万户增加到2024年的674万户,增长了近一倍。这一数字占比高达28.6%,相当于每4户家庭中就有1户饲养宠物。
尤其是在密集的都市里,不饲养宠物的非养宠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养宠人士和伴侣动物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关于"宠物礼仪"的讨论和矛盾也在扩大。
放任犬只小便、恶臭导致环境污染的指责
犬只的小便问题尤为突出。近来,大多数犬主在遛狗时携带拾便袋清理大便已成为常识,但小便却常常被放任不管。从养宠人士的立场来看,也确实有其理由。根据《动物保护法》第13条,动物所有者应在产生排泄物时立即清理,但对于小便,仅限定了集合住宅的内部公共空间、平台、椅子等人们可以躺卧或就坐的器具上方等部分特定场所。
问题在于,围绕宠物排泄物产生的矛盾并不区分大小便。在网络社区等地方,很容易找到反映犬只小便带来的困扰的帖子。内容涉及犬只在店铺前小便后主人未采取任何措施便离开,或者散步路等地因犬只小便导致的恶臭日益严重等。
记者在京义线林荫道散步路遇到的市民们也吐露了各种不便。在孔德站附近公司工作的40多岁的卢惠英表示:"即使是小便,看着也不舒服,而且会有气味飘上来,确实感到过不便。"她还说:"甚至亲眼见过有人即使清理了大便,也只是把那个拾便袋随手扔在公寓花坛后就走了。我认为彼此需要更多的体谅。"
正和孩子一起散步的36岁的梁某表示:"孩子们有时会在泥土或地上玩耍,但自从看到犬只随地小便后,就开始注意了。"并说:"最近游乐场或儿童公园有很多地方限制犬只进入,希望这些规定能好好遵守。"
虽然也有观点认为"树木或草丛是自然环境,应该没关系吧",但部分研究指出,如果犬只小便中含有的氮、盐分等在某些地点反复累积,可能导致树木枯死和土壤污染。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养宠人士在犬只散步中排泄后,会用水冲洗稀释,这被称为"礼貌冲水"。上月17日,京畿道富川市议会还制定了一项条例,积极鼓励实践"礼貌冲水"。
宠物相关民怨一年内激增近两倍
围绕宠物产生的矛盾在各种情境下正日益增多。去年7月,国民权益委员会对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收到的共36,813起宠物相关民怨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2025年的月平均民怨为1,741起,较2024年(901起)增加了近两倍。
具体民怨内容多样,包括排泄物相关问题、不系牵引绳、集合住宅内犬吠投诉、宠物出入相关问题等。特别是在宠物出入方面,近期犬只随主人进入电梯、餐厅、咖啡厅等各种场所的情况增多,矛盾似乎也愈发突出。这也是宠物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占比增大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形态。
专家们建议,随着对养宠人士和宠物的认可、以及对动物权利尊重的认知和要求不断提高,养宠人士对宠物礼仪的认知也应逐渐改变。但他们强调,在此宠物礼仪文化扎根的过程中,减少养宠人士与非养宠人士之间的冲突是关键。
首尔数码大学宠物专业教授李雄宗在与CBS nocut news的通话中表示:"宠物礼仪不是靠谁说了就能遵守的,需要保护者自身具备实践宠物礼仪文化的意愿和意识。"并指出:"加强管制只会加剧矛盾。相反,如果地方政府或政府支持保护者认证、教育项目以改善意识,将会更有效果。"
富川大学宠物系教授金俊成表示:"就在几年前,携带拾便袋的人还不多,但现在这几乎是必需的。"并称:"我认为,当某种议题逐渐引起公众讨论并形成氛围时,宠物礼仪完全能够自然而然地改变。"他补充道:"但是,相互诋毁、贴标签式的激化矛盾是不可取的,需要努力和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