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席卷全球,跨国车企电动车促销力度加大 【观察者网】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9日报道,由于全球市场电动汽车需求疲软,日产、特斯拉、现代、福特、通用等跨国汽车巨头均选择大幅降价,以刺激消费。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动汽车的售价未来将持续下降。 日产第三代聆风即将在日本和美国上市,起售价约24.3万元人民币,叠加补贴可低至20万元,明年还将推出16.3万元的低配版。现代汽车年底前提供7.37万元折扣,比亚迪也抛出5.46万元优惠。特斯拉在美国推出新款Model Y,起价28.5万元,比现款便宜3.5万元。这场价格战,火药味十足! 日产聆风曾是电动车鼻祖,2010年首发,全球销量超70万辆。但续航短、充电慢的短板让它饱受批评。新款聆风续航提升至700公里,35分钟可从10%充至80%,价格还低于现代IONIQ 5和比亚迪海豹,摆明要重夺市场。日本市场电动车占比仅1.9%,远低于挪威的81.5%和中国54.9%,但日产、比亚迪、现代都看好其潜力。尤其是日本微型车K-Car,占市场三成,比亚迪明年也将推出相关车型,试图分一杯羹。 美国市场同样热闹。特朗普政府9月底取消5.34万元电动车补贴,特斯拉Model Y价格被迫上涨20%。特斯拉迅速推出更便宜的新款Model Y,但股价仍下跌4%,市场份额从80%跌至低于50%。马斯克放话要推21.4万元以下车型。现代、通用、福特也跟进,降价20%并计划推出低价车型。现代CEO穆诺兹表示,将在欧洲、印度、中国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电动车,通用和福特也在紧锣密鼓布局。 这场价格战的核心推手是中国车企。比亚迪的低价策略和宁德时代的电池产能扩张,迫使全球车企跟进降价。专家指出,电动车市场正从特斯拉主导的高端阶段,迈向经济型车型为主的时代。高盛预测,电动车销量到2040年将占全球52%。欧洲市场虽因补贴取消而增长放缓,但大众等车企正通过紧凑型车型反攻。然而,除特斯拉、比亚迪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车企的电动车业务仍在亏损。补贴取消进一步压缩利润,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 这场价格战让消费者短期获益,买车成本降低。但对车企而言,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局。未来几年,中国车企的成本优势将持续施压,全球市场竞争只会更激烈。谁能胜出,时间会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