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唐诗的流行,因为各个时代的社会变动、文化趣尚和价值取向,而有很大的不同,并非最优秀的作家及其作品,一定就最受欢迎。艺术史上有大量生前潦倒而身后暴得大名的例子,诗歌也一样。陶渊明在《诗品》中仅列为中品,在六朝崇尚美文的时代,没有人喜欢他的纯朴自然,到苏东坡出来鼓吹,才奠定他一流诗人的地位。柳宗元也一样,宋初人开始阅读他的文章,诗歌则要到苏轼“发纤称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妙论提出,才得到承认。此外,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于诗歌的接受也有不同。比方敦煌遗诗中没有杜甫、韩愈、李贺、李商隐的诗歌,不是诗不好,而是那边总体文化水平还是较中原稍逊。到日本暴红的是白居易,而不是李白、杜甫、韩愈,也是同样道理。我曾根据长沙窑出土唐代民间日用瓷器上的题诗,和敦煌、吐鲁番学童杂写中的诗歌,分析唐代社会下层流行唐诗的情况,结论是现在最流行的唐诗,那时都没有人特别关注。那时流行的都是表达最世俗的饮酒、送别、怀人、感恩,劝善、劝学一类作品,连白居易以为妇孺皆解的通俗诗,也要改得更明白些。如温情脉脉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被改成了“晚来天色好,能饮一杯无”,意思很明白,韵味就没有了。宋代文化发达,一流文人极力标榜杜甫,乃至尊为诗圣,也是因为杜甫满足了那时的文化追求。明代以后乃至当今,中国社会是越来越走向世俗化,文化是普及了,但社会主流人群的阅读趣味则每况愈下。与此相对应的,是唐诗中那些黄钟大吕的杰作,比如杜甫最好的作品,当然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北征》,逐渐不太有人喜欢了;而一些诗意浅显、内容健康的小诗,则渐次占据主流。
陈尚君:唐诗的流行,因为各个时代的社会变动、文化趣尚和价值取向,而有很大的不同,
尔岚看过去
2025-10-12 14:36: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