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怒发千字文,再向中国强压100%关税,美股当天蒸发1.65万亿 2025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0-12 15:41:26

特朗普怒发千字文,再向中国强压100%关税,美股当天蒸发1.65万亿 2025年10月10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发出近千字的怒文,放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不到几个小时,美股就像被按下了“自毁按钮”,市值瞬间蒸发了1.65万亿美元。 整件事的导火索其实很简单:中国官方前几天连发数条公告,强化了对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出口管理。 对于美国来说,这无异于在关键零件上被“卡住了脖子”。而特朗普的回应方式很“熟悉”,换句话说,还是那一套老剧本:关税大棒,软件禁令,威胁升级。 当天华尔街三大股指集体跳水,道琼斯一度暴跌近千点,苹果、英伟达、特斯拉这些“硬通货”股票统统被砸盘。散户投资者一夜之间账户缩水,机构更是集体踩踏出逃。 其实从特朗普的这篇千字“怒文”里,不难看出他内心的焦躁。他在文中不断强调“中国的行为是蓄谋已久”,甚至暗示中方故意选在他宣布中东停火的日子出招,“别有用心”。 这种强烈的情绪宣泄,让人很难把这段文字当作是严肃的政策声明,倒更像是一次带着选举味道的“情绪输出”。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他在文中一边说要“无限期取消与中方高层会晤”,不到几个小时又改口说“会面可能照常进行”,只要中方能“做出让步”。 这前后不一的表态,怎么看都像是在为自己的“喊话”留条后路。甚至有美国媒体揣测,这是在给中方留“谈判空间”,表面强硬,实则试水。 100%的关税不是闹着玩的。哪怕只是“威胁”,它也足以让企业开始做最坏打算。 尤其是那些严重依赖中国制造和零部件的美企,比如苹果、沃尔玛、波音,他们一旦被拉进关税黑名单,整个供应链就得重组,成本飞涨。 更糟糕的是,美国消费者也跑不了。100%的关税加上去,谁来买单?当然是普通人。从手机到洗衣机,从玩具到电视,价格都可能翻倍。 这对本就被高通胀折腾得够呛的美国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税”。 特朗普这波操作最危险的地方,不是他想加多少关税,而是再次唤醒了市场对“贸易战重启”的恐惧。 2018年那场中美贸易大战的“后遗症”才刚刚缓过来,现在又要倒带重播?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调仓避险,黄金、美元、国债迅速走强,说明市场情绪已经进入“防御模式”。 而这次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控,其实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稀土不是白菜,它是高科技产业的“味精”,也是军事工业的“心脏片”。 从无人机、导弹系统到新能源汽车、电磁炮,哪一样离得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此举无疑是一次精准出击。 特朗普的回应,则显得有些“没新意”。从2018年起,他就把“加税”当成万能钥匙,试图用它打开中国制造的大门。 但现实却是,这把钥匙越用越钝。加税没能阻止逆差,反而拖累了美国制造和农业出口。这次再拿出来,除了让人感到“旧瓶装旧酒”,更暴露出他在应对中国策略上的“工具荒”。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少企业其实对这波加税风向很不满。尤其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市场的科技公司和零售巨头,他们的内部意见是:打贸易战,最后苦的是我们。 但特朗普显然不太在意这些“华尔街的声音”,他更在意的是选票,是聚光灯,是“强硬领袖”的人设。 这次1.65万亿美元的蒸发,不只是一次金融数据的震荡,更是一次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集体投反对票”。 有人调侃:“这是华尔街用真金白银给特朗普上了一课。”也有人更尖锐地指出:再这么搞下去,美国可能真的会重演2019年的那段经济焦虑期。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这场经济博弈,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它更像是两位重量级拳手的持久战,拼的不只是力气,更是耐力和策略。 中国这次打的是“点穴”,特朗普回的是“重拳”,一个精,一个猛,但谁更有效,还得看时间。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特朗普真的落下这记100%关税的“锤子”,那么中美过去几年在贸易谈判上取得的缓和成果恐怕就要化为乌有。 全球市场也可能因此再次陷入“动荡循环”:你出招我反击,彼此猜疑,投资信心下滑,全球供应链重新洗牌。 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受伤者。普通消费者、跨国企业、全球经济信心,都会被一次次摩擦消耗殆尽。 特朗普的这次“怒写千字文”,或许能暂时刷一波存在感,但能否撑起美国的长远利益?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 中美关系的走向,终究不是靠谁嗓门大、谁拳头硬决定的,而是要看谁更冷静、更理性。倘若一意孤行,最终受伤的,很可能是他们自己。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