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号,俄罗斯爆出一个大消息,调查了小半年的三防部队司令被炸死案子终于查完了,更多吓人的细节也给抖了出来,你肯定想不到现在的暗杀已经高科技到了什么地步,简直和电影演的一模一样。 俄罗斯负责调查的部门10月8号公布的结果显示,被炸死的是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这起案子从2024年12月案发,查了小半年才彻底查清。 当时基里洛夫早上走出莫斯科的居民楼,刚到单元门口,路边一辆电动滑板车突然炸了,他和身边的助手当场就没了性命,连居民楼四层以下的玻璃都全震碎了。 谁也没想到,这不起眼的滑板车竟是杀人工具,爆炸装置就藏在里面,威力相当于不少炸药,而且是被人远程操控引爆的。 作案的是个乌兹别克斯坦的年轻人,他后来交代是被乌克兰情报部门收买的,对方答应给10万美元,还能让他去欧盟国家生活。 为了干成这事,他提前租了辆共享汽车停在附近,车里装了摄像头,能把居民楼门口的情况实时传给远方的指挥者。等看到基里洛夫出门,他按一下遥控,炸弹就炸了。 更隐蔽的是,制造炸弹的零件都是伪装成日用品,从波兰偷偷运进俄罗斯的,没人察觉这些普通东西能拼成杀人武器。 这种用日常物品藏炸弹、远程操控的手法,其实这些年在国际上早有不少例子,高科技让暗杀变得越来越隐蔽。 就比如2020年的时候,伊朗有个很重要的将军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坐车里,天上一架美军的无人机偷偷跟着,直接发射导弹把他炸死了。 那无人机能飞得很远,操控的人根本不用到现场,导弹还能精准锁定目标,不会误伤到旁人。 还有2024年7月,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前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德黑兰的住所里被炸死。一开始大家以为是空军投的炸弹,后来才知道,以色列的特工早在几个月前就把炸弹装在了他住的宾馆里,等时机到了远程引爆。 谁也没发现这颗藏在暗处的炸弹。这种提前预埋、精准触发的方式,比当面动手要难防范得多。 早年间的暗杀不是这样的,就比如二战时美军要杀日本的山本五十六,还得破译密码知道他的行程,再派战斗机去拦着打下来,需要调动不少兵力。 而现在,不用派大部队,找个普通人当执行者,用滑板车、汽车这些常见的东西做掩护,通过摄像头监控、遥控引爆,躲在千里之外就能完成暗杀,这和电影里的特工戏码一模一样。 这些高科技暗杀的关键,就是把复杂的技术藏在平常事物里。以前的炸弹可能又大又笨重,很容易被发现,现在的爆炸装置能做得很小,混在日用品里运输,过安检都难查出来。 另外,远程操控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不管是用手机信号还是网络信号,都能精准传递指令,哪怕执行者和目标隔着几十公里,也能瞬间完成引爆。 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这些操作不需要多高的技术门槛,普通人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能按照远程指挥完成任务。 就像这次俄罗斯的案子,执行者只是个被收买的年轻人,不用懂怎么造炸弹,只要按要求把装置装在滑板车上、开好监控就行,真正的策划者躲在幕后,很难被抓到。 俄罗斯这次查到的只是动手的人,还有不少同谋和幕后指挥者在逃,调查还在继续。这也能看出来,高科技暗杀不仅手段隐蔽,整个链条也分得很细,有人负责策划,有人负责运零件,有人负责动手,一环扣一环,哪一环断了都难查到根上。 从这些案子能看出来,现在的暗杀早就不是拼胆量的近距离搏斗了,而是靠技术玩“远程狙击”。 日常用品可能藏着炸弹,路边的汽车可能装着监控,哪怕看着再安全的环境,说不定也有双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有个看不见的按钮在等着按下。 这种高科技手段让暗杀变得更难防备,也更让人觉得心惊,就像活在一部随时可能出事的悬疑电影里。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这回算是把话说透了,直接指着英国的鼻子爆料,说这个搅屎棍正在偷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