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一天,邢燕子被叫去了天津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不失礼貌地对她说:“

轩叔观察 2025-10-12 17:27:22

1983年6月一天,邢燕子被叫去了天津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不失礼貌地对她说:“新的市委班子成立了,这次就不安排你进常委班子了,不再当市委书记了。”[无辜笑]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正在天津求学的邢燕子积极参与街头宣传,为志愿军书写信件,当时她的同学多数选择继续升学或留在城市工作,但她决定返回河北宝坻县司家庄村,投身农业生产。   初到农村时邢燕子被分配到食堂工作,从最初缺乏烹饪经验,到在村民指导下逐渐掌握技能,她坚持留在了农村,司家庄当时面临严重涝灾,大量农田被淹,许多青年选择外出谋生。   1959年特大洪水席卷司家庄,绝大部分农田被毁,她主动向党支部提议组织生产自救,她带头拉犁耕地,在一个月内完成全部复耕工作,冬季来临后,又组织妇女破冰捕鱼,用水车和水桶捕捞数百斤鱼虾,为集体增加收入。   这些事迹先后被《唐山劳动报》《河北日报》等媒体报道,最终登上《人民日报》,使她成为全国知名的青年典型,1960年入党后她带领村民修建沟渠、改良土壤,还争取到周恩来总理批示的专款,建成扬水站,彻底改善了北大洼的农业生产条件。   1964年她先后当选共青团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并受邀参加毛泽东主席的生日宴,在宴会上毛泽东用湖南乡音称赞了“做了好事而不自满的人”,此后她继续留在农村,服务基层。   随着时间推移,她多次赴京参加会议,受到领导人接见,1973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同时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在这个岗位上近十年间,她始终坚持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群众共同劳动。   改革开放后她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她先后担任知青综合厂党委副书记、低压电瓷厂干部,后来调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即便离开主要领导岗位,她仍然保持着深入基层的工作习惯。   邢燕子的经历是新中国知识青年群体的一个缩影,从城市到农村,从典型人物到基层干部,她始终与劳动者站在一起,在时代变迁中,她的选择体现了那一代人的理想与坚持。   网友们感慨万千: “那个年代的人真的纯粹,放着城市好日子不过,非要回农村吃苦,现在年轻人估计很难理解了。”   “看了心里暖暖的,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不比现在网红有价值多了?”   “说明只要真心为群众做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不管职务怎么变,她始终都是那个邢燕子。”   “从市委书记到养猪场,这落差也太大了,但人家能上能下,现在哪个干部能做到这样?”   “历史会记住真正做实事的人,不是看职位多高,而是为群众做了多少贡献。”   如果换作是你,会选择城市的发展机会,还是像邢燕子一样回到农村?   官方信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