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左宗棠病逝,朝廷命人清点这位一品大员的家产。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这个年收入4万两的封疆大吏,房产9处,白银两万五千,23年积累还不如一年工资。这是清廉到了极致,还是另有隐情?左宗棠的钱到底花到了哪里? 左宗棠这人,1812年生在湖南湘阴一个穷苦人家,家里就靠种地和教书糊口。他从小爱读书,九岁进长沙岳麓书院,1828年童子试拿第一,次年随爸搬长沙,继续啃书本。1832年二十岁中举人,娶了周氏,俩人一起过日子,帮着管田地。之后他三次进京赶考都扑街,回来自己开荒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1852年太平军闹湖南,他被巡抚张亮基拉去幕府,管粮饷事儿,从这儿开始卷进军务。 1854年,他帮鲍超练楚勇,在衡阳营地教士兵打仗,很快就显出本事。1860年正式带兵五千,从湖南杀到安徽,拿下安庆和苏州,升福建巡抚。1862年在杭州管防务,巡视钱塘江炮台,调整火炮位置。次年办福州船政局,买法国船,请洋人教工匠造轮机,造出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万年青号。这步棋,让清朝海军有点起色。 1870年调陕甘总督,西北回乱正凶,他从西安骑马过黄土高原,到兰州整顿屯田,士兵挖渠撒种,稳住局面。1875年七十三岁了,还奉旨西征新疆,带棺材上路,部队从肃州走戈壁,拿乌鲁木齐,灭阿古柏势力,收复伊犁。军饷花几千万两,他管得死死的,全用在武器和口粮上。1881年进军机处,兼两江总督,在南京办织布局,技师织布,他摸着布料检查质量。 这些年,左宗棠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从书生变将领,晚清就这么靠他顶着。1870年老婆周氏走,三年后大儿子也病故,他刚收复宿州,没空悲伤,就一头扎进新疆事儿。朝廷对洋人低头,他看不惯,身体垮了还请假想歇歇,结果法国从越南打西南,他71岁又招八千兵,组恪靖定边军。 部队用他的兵法,一路正面硬刚法军,一路骑兵抄后路。镇南关一仗,中国翻盘,世界都震了。可惜赢了仗,签的条约还是赔款割地,他气得吃不下饭,咳血。73岁了,还赶着写海防计划,七条建议,写完38天就咽气。福州将军府里,他留下的东西少得可怜,朝廷派刘秉璋清点,按规矩上报户部。 清点那天,官员进书房翻抽屉,只几枚铜钱和旧信。库房里箱子打开,银锭两万五千两,房产九处:湖南老宅、福州两处、西安三处、兰州三处,全是普通住处,没啥奢华。年俸四万两,外加补贴,二十三年该攒百万两,现成这样子,官员们合计半天。左宗棠自1860年起当大员,钱没少进账,可全花光了。 家书和军报里藏着线索。光绪三年,山西河南大旱,陕西甘肃庆阳也饿肚子,他从养廉银拿万两捐出去,幕僚分发赈济,确保银子到人手。军中欠饷七个月,他不忍多寄家,只给儿子二百两,信里说家里拮据,但时局难,得多练耐性。西征时,手握千万饷银,他巡视粮仓,丈量米袋,不沾私分。 有回下属留坛泡菜,他收了,打开是金子,马上追人退回,骂一顿扰公。补贴按官场规矩,他一概不要。海防上,捐数千两买铁,船政局铸炮弹药。这些银子,全扔边防和民生上,家人穿粗布,吃咸菜,他自己也这样。出身寒门,发迹了还抠门,对家吝啬,对国大方。遗嘱写“我廉余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就是这意思。 清点完,官员感慨,这银子少,但换来西北稳当,东南有备。左宗棠不贪,时刻担心中国落后挨打,倾家当救国。比起那些中饱私囊的家伙,他算真汉子。湘军老兵传他的故事,史书记他办实业,船政机器局,推动近代化。新疆屯田,领土守住,没他,早丢了。 美国总统格兰特夸他,近百年世界伟人,展现中国人勇武,给俄罗斯和全球看。晚清大事,他一掺和,就稳。湖南人到现在还说“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话说得多实在。读他的全传,传奇一辈子,从穷小子到战神,为国为民,值了。
清军攻下和田的时候,城门刚开,进城的士兵就有点愣住了,街上到处是皮肤黝黑、口音奇
【21评论】【36点赞】
蓝色海洋
左公千古[点赞][作揖]
用户10xxx10 回复 10-13 19:39
比李合肥强一亿倍
浩气长存
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