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可以进口美国大豆,阿根廷可以进口美国大豆。前提是巴西阿根廷消费的每一粒大豆都进口美国的,然后把自家产的大豆全部卖给中国。 之前中美之间有贸易摩擦,美国那边的大豆卖不到中国,急得不行,就想了个 “绕弯子” 的办法。 他们琢磨着,让巴西和阿根廷先买自己的大豆,满足这两个国家自己的需求,然后把南美自己种的大豆全卖给中国,这样就能把之前对中国出口大豆的损失给补回来。 美国这招 “曲线救国” 的大豆生意,本质上是贸易摩擦逼出来的无奈算计,却刚好踩中了南美国家的利益点,形成了一套心照不宣的转口链条。 早在 2018 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后,中国对美豆加征的关税累计达到 36%,直接让美豆完税价彻底失去竞争力,当年对华出口量就从 2017 年的 3200 万吨腰斩到 1664 万吨,这可是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六成的市场,能不急吗? 更要命的是,美国大豆产能常年稳定在 1.2 亿吨左右,中国买家一撤,仓库里的豆子堆得能当山,豆农们急得直跺脚,毕竟他们找不出第二个像中国这样占全球六成进口量的大客户。 这时候南美就成了天然的 “中间商”。巴西和阿根廷本身就是大豆主产国,但国内也有刚需,比如巴西每年大豆产量 1 亿吨上下,国内压榨和消费得占去不少,阿根廷更是有 4400 万吨的年压榨量,这些原本都得靠自家豆子供应。 美国看准了这个缺口,开始撺掇南美国家:你们从美国买豆子满足内需,把自家产的全卖给中国,既能赚差价,还能保住中国市场,何乐而不为? 2019 年就出现了最典型的例子,当年中美谈判破裂后中国暂停采购美豆,转头就去巴西 “扫货”,巴西对华出口直接飙到 5700 万吨,同比暴涨 34%,占了中国当年进口量的 75%。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后来都承认,光是中美贸易摩擦就给他们多带来了 1000 万吨的对华出口量。 这背后其实就是转口逻辑在起作用 —— 巴西当年进口的美国大豆量悄悄增加,刚好补上了自家豆子出口中国后的缺口,等于把美国的豆子 “换了个马甲” 送到了中国。 到了 2025 年这招玩得更明显了,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不足 300 万吨,同比跌了近 80%,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甚至连续四周出现美豆对华装船量 “0.0” 的刺眼数字,海关总署干脆把进口表里的 “美国” 一栏都删了。 但同期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高达 3850 万吨,1 到 8 月更是突破 7700 万吨,阿根廷也借着取消出口关税的机会,一口气向中国卖出 300 万吨大豆,这些增量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要知道阿根廷大豆年产量也就 5000 万吨左右,自家压榨就得用掉九成,能多出这么多出口量,显然是靠进口美国大豆填了国内的窟窿。 美国这招其实算得很精,南美国家也愿意配合。美豆因为卖不出去,价格一直上不去,2025 年上半年美豆对华报价每吨 459.8 美元,比巴西大豆贵 21 美元,可卖给南美国家时就能压价,南美拿了便宜豆子自用,再把自家的豆子以更高价卖给中国,中间的差价稳赚不赔。 美国则借着这层转口,把原本要烂在仓库里的豆子消化掉,2024 年美豆在中国市场份额只剩 20%,但通过南美转口,相当于间接保住了不少销量,毕竟中国全年 1.05 亿吨的进口量摆在那,只要能蹭上份额就不算亏。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转口还形成了默契的循环。中国这边搞饲料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每年能少用 1100 万吨大豆,刚好是美国原对华出口量的三成,美国更得靠南美转口来补缺口。 而南美国家越依赖中国市场,就越需要美国大豆来填补内需,等于被绑在了这条转口链条上。 美国农业局联合会后来也不得不承认,美豆对华出口低迷不是偶然,而是中国供应商多元化政策和美国转口操作共同作用的结果,说白了就是这招 “绕弯子” 成了维持美豆出口的救命稻草。
重磅,美国大豆要用人民币结算?美元创历史最差,中国无解阳谋这一年算是热闹到家
【2评论】【2点赞】
修改昵称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