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大的两条石油带,硬生生避开了我们,这可不是巧合,而是现实! 北纬20°到40°这条线堪称“黑金走廊”,中东波斯湾、墨西哥湾还有北非油田全挤在这儿,光中东就占了全球三分之二的探明储量。另一条北纬50°到70°的带子也不含糊,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海油田和阿拉斯加的油藏都藏在这儿,随便拎个西西伯利亚油田出来,当年都是苏联的能源命脉。 偏偏咱们国家刚好卡在这两条黄金带之间,想蹭上核心区的红利都难。这事儿得从石油的“诞生密码”说起,不是随便找块地就能冒出油来的。国家能源局早解释过,石油得靠远古海洋湖泊里的浮游生物死后沉积,还得有能把这些有机质“捂”住的封闭洼地,也就是沉积盆地。 更关键的是,这个洼地得安安稳稳沉降千万年,不能被地壳运动搅得太厉害,温度压力还得刚好卡在60到210摄氏度之间,少一样都成不了气候。 中东那些地方简直是为石油量身定做的,波斯湾盆地亿万年里一直是稳定的海洋环境,浮游生物堆了一层又一层,形成的有机质厚得惊人。更妙的是这儿的地壳特别安分,沉积层安安静静埋在地下,没经历过大的板块碰撞,就像个密封的存钱罐,油气一点都跑不掉。 沙特的加瓦尔油田就是典型,油层才埋在2200米深的地方,探明储量比咱们全国总储量还多近两倍,开采成本低到不足10美元一桶,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 西伯利亚那边的条件也差不了多少,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个超大的内陆凹陷,远古时候是广阔的湖泊和沼泽,有机质积累得足够多。后来地壳缓慢下沉,上面盖了厚厚的砂岩层,成了天然的“盖子”,把油气牢牢锁在地下。俄罗斯能稳坐世界产油大国宝座,靠的就是这些埋得浅、储量大的优质油藏。 咱们国家的地质条件就复杂多了,首先地理位置就没占着便宜,不在那两个富油纬度带的核心区,海洋沉积的规模本来就比中东小一圈。更要命的是,咱们处在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带,亿万年里地壳运动就没停过。 地质专家打过比方,别人家的沉积盆地是完整的瓷盘,咱们的就是摔碎了再踩几脚的盘子,本来形成的地层就不算厚实,还被反复拉扯断裂,油气刚生成就可能顺着裂缝跑光了。 而且咱们的油藏大多藏在深层,开采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中东的油井打一两千米就能见油,咱们新疆的油井动辄就得钻七八千米,顺北气田的井更是深到一万米,相当于把珠穆朗玛峰倒着塞进地下。 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的数据显示,咱们主要靠塔里木、四川这些叠合盆地找油,这些地方的地层从震旦纪到新生界跨度极大,像千层饼一样堆在一起,油气藏藏得又偏又散,找起来堪比大海捞针。 有人说咱们是不是根本没油?倒也不是,2022年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储量有38亿吨,只是跟全球比起来才占1.58%。而且这些油要么在老油田里“苟延残喘”,比如大庆油田综合含水率都到95%了,采出来的十成里有九成五是水;要么就藏在难啃的“硬骨头”里,像玛湖油田的油全锁在致密砾岩的细孔里,肉眼都看不见,开发难度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号。 这些年咱们也不是没努力,在深层勘探上闯进了“无人区”,在四川盆地的志留系地层里找到了万亿立方米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日产都快2000万立方米了。塔里木盆地靠着“逼近烃源岩、瞄准古隆起”的思路,也挖出了塔河、顺北这些大油气田,甚至在8000米深的碳酸盐岩里有了商业发现。 但就算技术再牛,成本还是降不下来,进口原油比自己开采划算得多,2022年咱们七成以上的石油都得靠进口,花了2.43万亿人民币。 反观那两条石油带,简直是躺赢,北纬20°到40°的中东地区,国家小油却多,沙特、伊朗随便一个国家的储量都能甩咱们好几条街。北纬50°到70°的俄罗斯更不用说,37个沉积盆地里全是油气,巴伦支海、亚马尔半岛随便开发一处就能供应欧洲。这些地方的油藏要么埋得浅,要么地质结构简单,开采设备一搭就能出油,成本低到让人羡慕。 所以说地球的两大石油带避开咱们,真不是运气差,本质上是亿万年的板块运动和地质演化早就定好了调,人家的地盘刚好满足了石油形成的所有苛刻条件,咱们的地质环境却注定要跟“浅而易采的大油田”擦肩而过。 当然这也不是说咱们就没希望,随着深层勘探技术越来越强,说不定未来在万米地下还能找到更多惊喜,但就眼下的现实来看,这两条黄金石油带还真跟咱们没太多缘分。
地球上最大的两条石油带,硬生生避开了我们,这可不是巧合,而是现实! 北纬20°
冷紫叶
2025-10-13 10:42: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