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突然宣布了! 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搞关键矿产协议,给稀土设最低价,投12亿澳元建战略储备。 西方盟友正在加速构建一条“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这份被媒体曝光的计划细节显示,政府不仅打算直接采购矿产,还考虑提供政府担保的贷款和承购协议,为企业兜底。如此急切地推动协议,阿尔巴尼斯政府是希望能在10月20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华盛顿会晤前敲定框架,送上这份“战略大礼”。 澳大利亚此举的直接催化剂,是中国商务部在10月9日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这些规定将管制范围从7种稀土元素扩大至12种,首次明确针对国防与半导体产业,并要求所有含中国稀土成分或技术的产品出口均需获得中国许可。这意味着全球高科技产业面临的供应链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中国在全球稀土冶炼加工环节占比高达90%以上,这种结构性依赖让西方国家如坐针毡。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成为中国境外第一家开发出重稀土加工产品的企业,意义重大。重稀土是高性能永磁体、激光器和国防航天领域的核心材料。然而,即便莱纳斯在西澳扩建加工厂,其开采的矿石仍有相当部分需运往马来西亚的精炼厂完成加工。这暴露了西方供应链的致命弱点——缺乏独立、完整的精炼与加工能力。澳大利亚虽拥有美国清单上50种关键矿产中的36种,但要摆脱对中国加工技术的依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美国国防部今年7月与芒廷帕斯材料公司达成协议,为其稀土产品设定了每公斤110美元的价格底线,这比当时约60美元的市场价高出近一倍。 澳大利亚如今效仿此举,是想用政府承诺的利润空间,保护本土企业不再重蹈美国芒廷帕斯矿早年因中国低价竞争而破产的覆辙。然而,这种用政府采购替代市场机制的方案,成本高昂且难以持续,很可能导致全球稀土市场走向“碎片化”——形成西方与中国主导的两套平行体系。 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中国通过组建稀土集团,控制国内85%的开采指标,牢牢掌握着政策调控的主动权。澳大利亚的12亿澳元储备计划,是西方构建自主供应链的关键一步,但想动摇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前路依然漫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大陆再忍美国半年,杀手锏就能生效!9月,帅华民:中国一旦开放稀土,与美国的贸易谈
【75评论】【1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