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9岁的杨得志迎娶了55岁的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会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出生在湖南醴陵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原名杨敬堂。从小放牛干活,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七师,随部队上井冈山,同年10月入党。1930年进入红一军团,当连长,参加井冈山斗争和黄洋界保卫战。长征中,他指挥部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显示出军事能力。这些经历让他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 抗日战争开始,杨得志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指挥平型关战役,击溃日军补给队。1940年,通过唐克威介绍,他认识申戈军。申戈军河北魏县人,1918年生,毕业于大名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两人第二次见面后结婚。申戈军随杨得志参加抗日作战,即使怀孕也坚持在前线,直到生产前。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指挥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任野战军兵团司令。申戈军在后方管家,生育子女,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确保杨得志专注工作。他率部进军大西南,解放成都等地。1955年,杨得志获上将军衔,历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推动军队建设。 申戈军一直管理家庭,支持杨得志事业。她聪明能干,从不让丈夫分心家事。两人共同经历抗日、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时期。杨得志在职务上升中,从没忘记妻子的付出。她不仅是妻子,还是伙伴。1989年10月12日,申戈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杨得志当时79岁。这让他感到孤单,往事涌上心头。 申戈军去世后,杨得志的老战友李雪三建议他找新伴侣。李雪三介绍石莉给他。石莉1936年生于湖北红安,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当舞蹈演员。15岁时随团赴朝鲜战场,慰问战士。一次演出中,杨得志作为副司令员看过她的表演,两人有过短暂接触,但没深入交流。四十年后,通过李雪三安排,他们开始接触。 杨得志和石莉相处中,感受到彼此的温暖。石莉温柔,杨得志稳重。两人决定结婚时,石莉考虑年龄差距,杨得志79岁,她55岁,相差24岁。她还担心杨得志子女的看法,那些子女已成年。杨得志安慰她,说两人无年龄障碍,无代沟。他保证子女会尊重她,他也会尊重她。1990年4月30日,他们结婚。 婚后,石莉全心照顾杨得志。杨得志精神好转,两人共同生活。他高龄但在石莉陪伴下,保持阅读军史习惯。石莉负责起居,杨得志服药时她帮忙。四年间,他们相伴,杨得志身体渐弱,但两人关系稳定。杨得志保持廉洁作风,轻车简从外出。石莉随行,帮助处理日常。 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因病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4岁。告别仪式上,石莉和子女敬献花圈。他一生简朴,留下军功章和书籍。杨得志的子女包括杨建华等,对石莉的态度基于父亲的保证,维持家庭和谐。他的军事生涯从红军到总参谋长,贡献突出。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4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