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的水凉了,鲤鱼却开始疯吃。 不是因为饿,是它们知道,这是今年最后的机会了。 10月16号下午,江淮一带水温还稳在16℃,鱼群在水底悄悄聚集。 它们不挑食,但只认一种味道——蚕蛹粉。 不是那种发酸的、油腻的旧货,是2025年新出的脱脂低温片,腥得干净,不刺鼻,却直往鱼的胃里钻。 科研人员说,这味道,刚好撞上了鲤鱼体内胰蛋白酶分泌的峰值。 不是巧合,是自然写好的密码。 有人不信,偏要加虾粉,说“更香”。 结果呢? 鱼群绕着窝转了三圈,鼻子动了动,转身就走。 数据不会骗人:混合组的咬钩次数,直接砍掉三分之二。 寒潮要来了,降温超过8℃,那是鲤鱼的“冲刺倒计时”。 17号凌晨五点,水温降到10℃,鱼群突然炸窝。 不是乱咬,是抢。 像赶末班车,一口吞下,转身再冲。 这时候,你窝里要是还剩半把饵,它能把你钓竿拉成弓。 别再用化学香精了,别再想着“多点味道更有效”。 鲤鱼不是人,它不需要复杂。 它要的是纯粹的高蛋白,是能填饱肚子、熬过冬天的真东西。 有人凌晨三点打窝,手冻得发紫,但没停。 他们知道,错过这12小时,就得再等五个月。 蚕蛹粉,5%,不多不少。 加多了,腥过头,鱼反胃;加少了,引不动。 就像冬天穿棉袄,厚了出汗,薄了挨冻,刚刚好,才扛得住。 现在,天猫上29.9元一公斤的新国标蚕蛹粉,现货还剩不到两百单。 别等寒潮来了才翻购物车。 等水温跌破8℃,鱼不动了,你再后悔,也叫不醒它们。 这不是钓鱼,是跟季节抢时间。 一年一次,过了,就真没了。
远程养殖是真的没法赶上[吃瓜]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