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7000多名士兵从地道蜂拥而出,全面接收加沙,清除叛徒,以色列数百亿美元弹药爆炸了,哈马斯生存能力让世界震惊。 要说这事儿来得是真快,当地时间10月10日中午12点,加沙第一阶段停火协议一生效,哈马斯那边立马就有了动作。 之前以色列国防军刚按协议撤到加沙地带的“黄线”内,还没等尘土完全落定,加沙城的地道口就陆续有了动静——足足7000名哈马斯武装人员从这些藏了不知道多久的地下工事里蜂拥而出,眨眼间就接管了以军撤离后留下的空白地带,这速度着实让外界吃了一惊。 BBC当天就报道了这幕场景,加沙城的街道上很快就出现了哈马斯武装人员的身影,他们带着武器在关键路口设起军事检查站,挨片排查可疑人员,明显是要把整个加沙的控制权牢牢抓回来。 更让人注意的是,哈马斯还通过电话和短信给所有成员下了动员令,核心就一件事:清除加沙地区的违法者及与以色列勾结者。 为啥这么急着清内奸?说到底还是之前打仗时吃够了亏。在以色列进攻加沙的这一年多里,不少当地武装派别投靠了以军,帮着带路、递情报,成了实打实的巴奸。 10月12日《金融时报》就披露,哈马斯当天已经处决了10名涉嫌为以军服务的武装分子,这些人来自亲以色列的亚西尔·阿布·沙巴布组织。 不光是处决,哈马斯还勒令所有敌对势力48小时内上缴武器,受以色列支持的“人民军”直接拒绝了,加沙北部甚至爆发了小规模冲突。 这边哈马斯忙着接管地盘、清理内奸,以色列那边也没闲着。 虽然以军发言人埃菲·戴弗林说已经按协议撤到“黄线”,但反复强调这只是暂时调整,随时能重返加沙开战。更有意思的是,停火协议刚生效,以色列空军就没停过空袭,说是要摧毁和哈马斯地道相连的残余基础设施。 哈马斯7000人一下子全冒出来,虽然气势足,但也暴露了不少隐蔽据点,那些藏在暗处的“内奸”把位置报给以军,才有了这波精准打击。 其实这次停火能成,背后是美国、埃及、卡塔尔、土耳其四方在斡旋。协议里写得清楚,停火生效后24小时内以军撤军,72小时内哈马斯交还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员——目前还有20人活着,48人里剩下的是遗体——以色列则释放1950名巴勒斯坦在押人员。 10月10日当天,以色列还公布了250名终身监禁犯的名单,说是要先放这些人,但哈马斯那边说名单还没谈拢,真正的人员交换可能要等到13号或14号。 停火给加沙民众带来了点实在好处,当天就有20万人徒步回了加沙北部的家,哈马斯高级官员说11号起人道主义物资能自由进入,拉法口岸也会双向开放,调解方还在和以色列电力公司谈恢复供电的事。 但当地人心里都没底,巴勒斯坦分析人士穆斯塔法·易卜拉欣就说,这协议也就缓解下人道主义危机,谈不上持久和平,毕竟之前好几次短暂停火都很快破了产。 大家担心不是没道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嘴上说实现了作战目标,却没承诺会完全撤出加沙,还说以军“仍控制所有关键区域”;哈马斯这边更硬,坚持要以色列结束占领、让巴勒斯坦建国,才肯谈解除武装的事。 更麻烦的是内部压力,以色列右翼一直反对停火,哈马斯里也有不少人不接受“削弱影响力”的条件。 不过话说回来,哈马斯这波操作是真让人见识了什么叫生存能力。以色列打了一年多,天天说“摧毁哈马斯地道和据点,结果人家一停火就能拉出7000人的队伍,还能立刻掌控局势,地下工事显然没被彻底端掉。 就连以军自己都承认,加沙的地道网太复杂,炸不完也毁不透,停火期间哈马斯肯定还在修工事备弹药。 现在加沙的局面就是这样,表面上枪炮停了,哈马斯忙着固防清内,以色列攥着撤军的后手,双方都在为下一步博弈。 20万回家的民众看着重新竖起的哈马斯旗帜,心里盼的是安稳日子,但谁都清楚,只要“两国方案”没落实,占领没结束,这停火可能就是下一场冲突的铺垫。 哈马斯这7000人从地道里走出来的样子,既是给外界看的实力,也是给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留的悬念。
美国当时给阿富汗留下了4万多辆悍马车等车辆。这些车辆原本状态良好,每辆车价值达到
【179评论】【16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