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701年,14岁的高氏被47岁康熙一连宠幸7天。这一晚,康熙又翻了她的绿头牌,李德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皇上,您今天要不要换个人?”康熙仰头喝光一杯鹿血酒:“废什么话?就是她!” 1701年,康熙皇帝已经47岁,正被“九子夺嫡”的戏码搞得焦头烂额,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老大胤禔被圈禁,太子胤礽也是两立两废,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内心充满了疲惫。 就在这时,14岁的高氏出现了,她不是满蒙贵女,而是来自江南书香门第的汉家姑娘,她的父亲高廷秀在铸印局当差,她从小就练得一手好字,气质里透着一股书卷气,这股清雅成了康熙的最渴求的东西。 于是,惊动后宫的一幕上演了,康熙连续七天都翻了她的绿头牌,甚至不惜喝下鹿血酒来维持精力,当老太监李德全跪在地上,劝皇上换换人时,康熙一句“废什么话?就是她!”直接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这不像爱,更像一个疲惫的统治者在用征服来证明自己还未老去,而高氏的独特,恰好成了他宣泄的对象。 按理说,接下来就该是“母凭子贵”的康庄大道了,高氏也确实争气,四年里生了三胎,可宫里的规矩在她这,偏偏就失了灵,当唯一的儿子胤祎平安降生后,康熙对她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骤然冷淡。 所有的父爱都绕过她,直接倾注到了儿子胤祎身上,康熙亲自教小儿子骑马射箭,去塞外打猎也总带着他。 高氏的生育任务完成了,她这个“工具”也就被闲置了,终康熙一朝,尽管儿子备受宠爱,她却连个正式的名分都没有,只是个庶妃,靠着抄书打发深宫里的无尽时光。 真正的讽刺是在康熙去世之后,雍正皇帝即位,总算给了她一个“皇考秀贵人”的封号,可这名分刚到手,她的儿子胤祎就因为装病逃避祭陵,被雍正贬为辅国公,日子过得相当窘迫。 到了乾隆朝,她的地位又被抬高,成了“皇祖襄嫔”,听起来尊贵无比,可现实却更残忍:儿子胤祎被派去守皇陵,母子从此天人永隔,每一次名义上的晋升都伴随着一次亲情的分离。 最终,这位顶着“襄嫔”头衔的女子,在65岁那年,于冷清的宫苑中走完了她的一生,回头看,她的“独特性”从未真正属于她自己。 那手好字是皇帝烦闷时的消遣;那生育能力是延续皇室血脉的工具;那“先帝庶母”的身份,是后代皇帝用来装点门面的名号。 那场轰轰烈烈的专宠,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需要,而她的一生,不过是这场需要被满足后的漫长遗忘。 信源:澎湃新闻 智者康熙
[微风]1701年,14岁的高氏被47岁康熙一连宠幸7天。这一晚,康熙又翻了她的
千浅挽星星
2025-10-13 17:44: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