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

千浅挽星星 2025-10-13 18:42:24

[微风]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道:“我想为你生个孩子!”而谭嗣同听后,则是回答了一句话,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谭嗣同的爹谭继洵和妻子李闰的爹李寿蓉,当年在户部是同事,好得跟亲兄弟似的,俩孩子还没多大呢,就给订了“娃娃亲”。   后来,李寿蓉仕途不顺,1870年干脆带着全家回了长沙老家,而谭继洵,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了甘肃按察使。   就在谭继洵动身去甘肃上任前,两家赶紧把孩子们的婚事给办了,那会,李寿蓉还亲手给这对新人题了对联,满心欢喜。   婚后的日子,俩人过得琴瑟和鸣,李闰是个持家好手,把谭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人缘极好,谭嗣同心里感激,还专门写诗夸她:“十五年来同学道,养亲抚侄赖君贤。”   1892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儿子,取名谭天赐,这孩子聪明伶俐,给这个家带来了短暂的光亮,可惜好景不长,1896年,年仅四岁的天赐因为天花夭折了,这一下,天塌了,丧子之痛像一块巨石,把夫妻俩,尤其是李闰,彻底压垮了,她大病了一场。   那时候,亲戚朋友都劝谭嗣同纳个妾,好为谭家延续香火,连李闰自己也希望能再有个孩子来填补内心的空洞,但谭嗣同态度坚决,他拒绝了。在他心里,国家的命运已经远远重过一个家庭的血脉传承。   1898年,谭嗣同作为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卷入了戊戌变法的风暴中心,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仅仅百日便遭到了残酷镇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海外,而谭嗣同却选择留下。   9月21日,他在浏阳会馆被捕,李闰去狱中探望哭着求他,哪怕留下一个后代也好,到了9月28日,北京菜市口的刑场上,据说刽子手的刀钝得可怕,在他颈上砍了足足三十下。人群中,李闰撕心裂肺地哭喊,还在重复着那个最后的请求:给我生个孩子!   就在这时,谭嗣同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回应她,那句话震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如今这世道,多生一个孩子,不过就是多生一个奴隶啊!”   李闰瞬间懂了,丈夫要的从来不是一个在屈辱中苟活的血肉之躯,而是一个能够站起来、拥有自由灵魂的未来传人,她的嚎啕大哭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比坚定的眼神,她用这样的目光送走了她的丈夫。   丈夫走后,李闰将他的遗体运回浏阳安葬,最初的悲痛过后,她迅速振作起来,她觉得沉沦下去既对不起亡夫,也对不起自己,她要做点什么,把丈夫未竟的理想,付诸实践。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新式教育的风潮涌起,李闰抓住了这个时机,毅然拿出自己的家产,创办了浏阳女子学校,她亲自担任荣誉校长,聘请思想进步的女教师,开设了语文、算术这些新式课程。   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见识、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女性,这些女学生才是谭嗣同真正想要的“后嗣”,是他们夫妻俩精神上的延续。除了办学,她还积极投身慈善,救济穷苦。   1924年,李闰六十大寿,远在日本的康有为和身在天津的梁启超,联名送来一块金字横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巾帼完人”。这不仅仅是对她个人品德的赞扬,更是对她用一生践行亡夫遗志、完成精神传承的最高肯定。   第二年,也就是1925年,李闰安详离世,她用自己的后半生,完美回答了刑场上那个关于“后嗣”的问题。   信源:澎湃新闻 死生契阔:谭嗣同给爱妻的最后一封信 | 山水洲城记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