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核弹”炸响后,对华断供光刻机的阿斯麦,这次天都塌了 阿斯麦可能从来没想过,最后让它卡壳的,不是美国,不是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而是那一颗颗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稀土元素。2025年10月9日,中国接连抛出四道公告,像一连串精准制导的导弹,直接命中半导体产业链的心脏。阿斯麦,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这一次,中国不是象征性表态,更不是外交层面喊口号,而是以极其技术性的方式,把供应链的咽喉死死掐住。 公告61号设定的0.1%成分占比门槛,几乎是全球最苛刻的标准,比美国的25%门槛低了整整250倍。 没有人能绕过它,尤其是阿斯麦。它的极紫外光刻机,离开中国稀土,哪怕一克都动不了。 阿斯麦当然不是没预料中国可能出手,但它显然低估了中国政策设计的精密程度。 从材料到技术到设备,从成分到用途再到审批路径,中国这次动的是全链条,全覆盖,无死角。 不管你在哪组装,不管你在哪出货,只要你用了中国稀土,哪怕占比万分之一,都得打报告等许可。 这不是警告,这是执行。公告57号对钬、铒、铥、铕、镱的管控,正好命中阿斯麦EUV光刻机激光系统和磁控模组所用的核心材料。 没有这些稀土,阿斯麦的机器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有人可能还抱一丝幻想,觉得可以从别处采购替代材料。 可现实是残酷的,全球93%的稀土磁体产能在中国,欧洲那点家底根本不够分。 阿斯麦傻了。不是它技术不行,不是它市场不大,而是它被打回了原材料时代。 它现在做的不是出口计划,不是客户合同,而是一份份游说文件,一轮轮紧急会议,一场场无法排演的危机公关。 它向荷兰政府求援,向欧盟施压,甚至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的外交斡旋上。但谁都知道,这一次,中国根本不打算给它留下“豁免”的后门。 更讽刺的是,阿斯麦过去几年在美国的压力下,配合对华技术封锁,不惜牺牲市场,切断合作。 它以为自己站在了“正确的一边”,却没想到,真正的回击会是从它根部开始的。 中国没有制裁它,却让它自然停摆。没有出口禁令,没有黑名单,只有规则,极致精密的规则。 泽连斯基曾经盼望“天上掉钱”,阿斯麦现在恐怕只希望自己还能有命接住。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客户的订单排得满满,但没有稀土,交付就是泡影。 芯片厂不是等不起,而是根本不敢等。台积电已经开始削减GaN工艺线,英特尔内部评估未来六个月内EUV设备交付将大面积延迟。 有人说阿斯麦还能撑一阵子,靠库存熬过去。但问题是,稀土不是芯片,不是你囤几个月就能解决的。 它是流动的,是动态配置的,是你每一台机器、每一次升级、每一个技术迭代都离不开的基础。 而中国的政策生效时间卡得极准——11月8日先动原料设备,12月1日再锁成分和技术。就像一场定时爆破,先让你惊慌,再让你绝望。 这一次,中国的“稀土核弹”不只是一次出口管制,而是一场全球产业链重塑的信号。阿斯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它只是最早被爆破的那个靶子。 美国想靠Critical Metals Corp替代中国?年产1.2吨的规模,连阿斯麦一个季度的需求都撑不住。 德国担心汽车和风电被波及,法国急着投1亿欧元搞稀土回收。 但最恐慌的,终究还是阿斯麦。它是高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却也是最容易碎的玻璃。 它曾以为自己站在产业链的顶端,可以对全球客户说“不”。现在,它是被中断供应链的第一名。 阿斯麦过去靠技术定义市场,现在却被一纸规则卡住咽喉。中国用一套超越美欧的技术标准,精确打击了全球最脆弱的节点。 美国曾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封锁中国芯片制造,现在中国用“成分阈值+技术溯源”玩起了对等反制。 不同的是,美国用的是行政命令,中国用的是规则逻辑。前者容易被挑战,后者难以反驳。你可以不满,但无法反制。
稀土锁喉!中国0.1%新规让光刻机巨头瞬间窒息
地缘历史
2025-10-13 17:49:48
0
阅读:241
用户13xxx06
早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