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国家尊严日”之际,博鲁阿尔特总统24小时内遭弹劾下台。这场迅速地政

半芹看历史 2025-10-13 20:54:02

秘鲁 “国家尊严日” 之际,博鲁阿尔特总统 24 小时内遭弹劾下台。这场迅速地政坛运动,真的是一场简单的国内风波,还是一场因地缘政治的博弈而殃及池鱼? 当秘鲁 “国家尊严日” 的钟声尚未散尽,这个南美国家的政坛已掀起惊涛骇浪。10 月 9 日,距著名坎比亚乐队 Agua Marina 在利马遇袭仅 24 小时,总统迪娜・博鲁阿尔特便以 122 票全票赞成的弹劾结果黯然下台 —— 这一 “闪电操作”,让秘鲁在七年里迎来第七任总统,也让外界看清这场政治变动绝非简单的国内风波。 表面看,乐队遇袭引发的民众不满是导火索,但稍有常识便知,治安事件绝不足以让国家元首光速倒台。真正的根源,藏在秘鲁积弊已久的政治痼疾中:一院制国会手握重权,与总统府常年处于对立状态;国内党派多达数十个,却无一个能形成主导力,每位总统都如同 “跛脚行者”,施政处处受限。自 2000 年起,七位前总统或因贪腐被诉,或在抓捕中自杀,这样的政治土壤,早已为 “快速弹劾” 埋下伏笔。 可此次事件的特殊性,更在于其背后若隐若现的外部干预痕迹。带头推动弹劾的 “人民力量党”,党魁藤森庆子不仅长期受美国政治熏陶,其党派资金更是与美资企业深度勾连。而博鲁阿尔特的 “致命伤”,恰是她对中国毫不掩饰的友好姿态 —— 这触碰了美国将拉美视为 “自家后院” 的敏感神经。 回溯两年前,2022 年 12 月,同样主张对华合作的前总统卡斯蒂略被国会火速罢免时,美国国务院第一时间表态 “支持秘鲁民主”;如今博鲁阿尔特下台,美国又以相似话术回应。两次如出一辙的操作,暴露了其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霸权逻辑:只要拉美国家领导人想独立自主,与中国深化合作,就会被视作 “眼中钉”。 博鲁阿尔特的亲华并非停留在口头。2024 年 6 月,她带着五位内阁部长开启中国之行,五天内辗转四城,不仅敲定中秘自贸协定升级,还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签下多项合作协议。她甚至公开称赞 “中国教会秘鲁摆脱贫困,深圳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学习”。这份坦诚,在华盛顿看来无疑是 “越界”。 而真正让美国坐立难安的,是中企控股的钱凯港项目。这座位于利马以北的天然深水港,2024 年前已投入运营,它让南美货物运往亚洲的时间从 35 天压缩至 22 天,物流成本降低超 20%,更关键的是,它让南美国家得以绕开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拥有了直通亚洲的 “自主出海口”。更令美国警惕的是,钱凯港还是 “两洋铁路” 的关键一环 —— 这条规划中的铁路若贯通,将串联巴西大西洋沿岸与秘鲁太平洋沿岸,形成不依赖美国的南美物流大动脉。 不过,美国想通过 “杀鸡儆猴” 阻断中秘合作,显然打错了算盘。从法律层面看,中远海运持有的钱凯港 60% 股权,源自 2019 年签订的正规协议,包含 “土地永久使用权”“免特许经营费” 等核心条款,2024 年 6 月秘鲁政府修改的《国家港口系统法》,更以法律形式明确了钱凯港的 “独家经营权”,新政府若想调整,必先突破法律框架,难度极大。 从经济角度而言,钱凯港对秘鲁更是 “命脉级” 项目:它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将秘鲁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 60%;2024 年前五月,秘鲁对华出口增速达 31.2%,是对其他国家的两倍多,铜、黄金等资源经钱凯港运往中国,贡献了秘鲁近四成外汇收入。新政府即便有政治考量,也不会轻易切断这一 “经济活水”。 新任总统耶里主张组建 “和解政府”,且 2024 年 5 月秘鲁国会曾高票通过利好钱凯港的法案,说明基建合作已获多党派认可,并非博鲁阿尔特个人意志。事实上,中国与拉美合作的根基,早已不是政治人物的更迭所能动摇 ——2023 年中秘贸易额突破 376 亿美元,中国连续 12 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这样的利益绑定,远比短期政治操弄更牢固。 美国或许能搅动秘鲁政坛风云,但无法抹去中国为拉美带来的发展机遇。当合作的种子已深深扎根于经济土壤,即便经历政治风雨,中秘合作的大树,仍将保持向上生长的定力。

0 阅读:46
半芹看历史

半芹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