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到一位做餐饮的燕郊大姐在控诉,说她家刚在燕郊买了40多天的新楼盘房子,一下降了43万,现在连开门做生意的心思都没了。 谁能懂这份无奈啊?大姐买这房不是为了投机,全是为了一家人的安稳——两个孩子慢慢长大,两居室挤得转不开身,公婆年纪大了单独住一居又不放心,她和老公起早贪黑守着餐饮店,就是想换套大房子,让一家五口能热热闹闹住在一起。 可这43万的降价,直接把夫妻俩多少年的血汗钱给“蒸发”了。 总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说“房子是商品,涨跌正常”,可他们忘了,对普通人来说,房子不是冷冰冰的商品,是承载着柴米油盐的家,是压上了半辈子积蓄的希望。 燕郊房价疯涨时,开发商借着“环京红利”把价格炒上天;如今市场降温,却让最无辜的刚需者来承担后果,这算哪门子的市场规律? 43万,对大姐来说,是无数个凌晨采购的身影,是数不清的洗碗刷盘的夜晚,是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省下的钱。看着她憔悴的模样,真的忍不住想问:为啥认真生活、努力攒钱的人,总要被现实狠狠泼冷水?你身边有遇到过这种事吗?要是换成你,能扛住这份落差吗?
上面是怎么用新房刺激那些有钱人买房。就是靠提高品质,把新房盖的和现在的二手房差距
【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