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四川一老农看到一张报纸,才知道两国领导人都在找他! 1984年,在四川岳池乡间,柴云振在田埂忙碌着。他双手布满老茧指关节粗大,其中一根手指残缺不全,头顶上几处凹陷伤疤格外引人注意。 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也是一位复员老兵,邻里乡亲都只知道他当过兵,打过仗,仅此而已 你知道不?那天中午日头正毒,柴云振刚把最后一垄秧插完,裤脚还沾着泥点子,就坐在田埂上歇晌。村口小卖部的李老板路过,扔给他一张卷边的旧报纸,说“老柴,没事看看,上面有打仗的事儿”,他当时还笑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有啥好看的”,哪想到这一看,心直接提到了嗓子眼。 他糙手捏着报纸角,指关节因为用力都泛了白,残缺的那根手指还下意识地蜷了蜷——那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军的弹片生生削掉的,当时血流得止不住,他愣是咬着牙没哼一声。再看报纸上印的“寻找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下面写的事迹,跟他当年在上甘岭的经历一模一样,连“带头冲锋、身负重伤”的细节都没差。 咱就说,换作别人,要是知道两国领导人都在找自己,说不定早就激动得到处说了,可柴云振不是这样。他把报纸叠得整整齐齐,塞到怀里,照样回家喂猪、做饭,连跟老伴都没提一句。后来老伴发现他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盯着屋顶发呆,追问了好几回,他才叹口气说“可能……是找我的吧”,那语气里哪有半分炫耀,全是对牺牲战友的愧疚。 你想想,他当年从朝鲜战场下来,浑身是伤,在医院躺了大半年,出院时部队让他留队,他却摇头说“战友们都埋在那儿了,我活着回来,就该好好种地,不给组织添麻烦”。回到老家岳池,他把军功章压在箱子底,连孩子问起头上的伤疤,他都只说“干活碰的”,从没提过“特等功臣”这四个字——不是他忘了,是他觉得那些荣誉,该属于没能回来的战友。 后来还是儿子看他对着报纸魂不守舍,抢过来看了才急得跳脚:“爹!这是多大的事啊!您得联系部队!”他却犹豫了好几天,说“我现在就是个种地的,别让人觉得我是想讨好处”。直到儿子说“您找回去,不是为自己,是为那些跟您一起冲锋的叔伯们,让他们的名字也能被记住”,他这才红着眼圈,让儿子帮忙给部队写了封信。 没过多久,部队就派了人来,老首长一见他头上的伤疤,再看他残缺的手指,当场就哭了,握着他的手说“柴云振同志,我们找了你整整33年啊!”他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让你们费心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嘛,还能种庄稼”。你瞧瞧,这就是咱们的英雄,把天大的功劳藏在心里,把日子过在土里,连骄傲都带着一股子朴实劲儿。 现在咱们常说“英雄不死”,可柴云振这样的英雄,从来不是活在报纸和奖章里,是活在他种的每一亩地里,活在他帮邻里修的每一件农具里——他没觉得自己多特殊,却用一辈子的平凡,把“英雄”两个字写得比谁都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84年,四川一老农看到一张报纸,才知道两国领导人都在找他! 1984年,在四
优雅钢琴
2025-10-14 00:29: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