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站在NBA的门槛上,脚下一脚是机会,一脚是深渊。 他不是天才,但比谁都拼。 季前赛第三节,五投全中,14分,像一束光突然照进黑暗的更衣室。 没人想到,这个20岁的中国小伙,能用一节球,把“中国约基奇”的标签,从玩笑变成真话。 可光有闪光不够。 犯规,像影子一样追着他。 每36分钟6次,踩了教练组的红线。 三分4中2,数据漂亮,但对手已经开始放他半步——不是怕他,是觉得他不敢投。 他没退。 训练馆里,助理教练一遍遍放录像,指出他护框时手臂下压的细节。 他一遍遍练,练到凌晨。 没人催他,但他知道,这不是为了一场比赛,是为自己能不能留下。 艾顿的交易,像悬在头顶的刀。 国王、鹈鹕、独行侠都在谈,一旦官宣,杨瀚森就从第三中锋,直接变成轮换。 时间,从“争取10分钟”变成“每天都有15分钟”。 可那10分钟,不只是数字。 是中国篮协的最后通牒:11月20日前,达不到场均10分钟,就必须回国打预选赛。 而一旦留下,他就能连续打到12月,甚至1月——那不是训练,是实战,是选秀眼里的黄金期。 他现在不是在打球,是在赌命。 赌自己能管住手,不犯规;赌自己能在勇士的五小阵容里,站稳一寸地;赌艾顿的交易,别在最后一刻翻盘;赌那个只有一席之地的15人名单,会选他,而不是那个双向合同的替补后卫。 他背后没有豪门背景,没有经纪团队的全球资源,只有一个青岛队的合同,和一个在合肥等着他的国家队通知。 可他还在投。 还在练。 还在等。 7天,168小时。 不是选秀大会,不是CBA季后赛,是比任何比赛都更沉默、更残酷的战场——没人鼓掌,没人直播,只有教练组的笔记、数据表、和一份随时可能被撕掉的合同。 他不是英雄。 但他比谁都清楚,这一周,决定了他的人生,是留在NBA的地板上,还是被送回亚洲的替补席。 他没喊口号。 他只是每天第一个进馆,最后一个走。 他知道,机会不是等来的。 是拼出来的。
杨瀚森站在NBA的门槛上,脚下一脚是机会,一脚是深渊。 他不是天才,但比谁都拼。
乐影操控者
2025-10-14 11:12:46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