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决定,申根区启动新的数字边境管理系统EES,届时将不再通过人工核验护照入境,而是采用电子登记的方式入境。 根据相关信息,所有短期入境的非欧盟公民,都必须录指纹并拍摄人脸,而后将生物信息存入数据库,之后才能入境。 先弄明白这 EES 到底是个啥。简单说,以后不管是旅游还是出差,只要是非欧盟公民短期入境,都得在边境的自助设备上按指纹、拍人脸,这些信息跟护照号、入境时间啥的一起存进欧盟的中央数据库里。 首次登记完,信息能存三年,下次再去就不用重复录了,理论上能省点事。欧盟说这是为了解决大问题,之前人工核验的时候,假护照、冒用身份的情况确实头疼,还有些人到期不走,光 2024 年欧盟统计的超期滞留者就有上百万,靠人工一个个查根本顾不过来。 而且生物识别这技术确实靠谱,就像虹膜识别准确率能到 99.999%,指纹和人脸识别虽然差点,但防造假的本事也比人工强多了,按说这系统要是顺顺当当运行,确实能帮上忙。 可问题就出在 “没准备好” 这四个字上。德国、法国和荷兰这三个国家,要承担 40% 的旅客流量,相当于大半个申根区的人都要从他们这儿过,可他们连全国性的最终测试都没做过。 负责管这个系统的欧盟机构说电脑系统准备好了,可德国内政部直接戳破,说那中央系统连基本的稳定性都没有,功能也不全。这可不是小事啊,边境系统要是出岔子,可不是重启电脑那么简单。 前阵子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那个边境口岸,就因为电子闸机出故障,闹得人仰马翻。那地方每天有 35 万人通行,就因为系统 glitch 了, tens of thousands 人在队里排了 4 个小时,公交车乘客最惨,因为得下车走人工通道再重新上车,而走公交的人占了 45%。 你想想,申根区的机场港口可比这忙多了,要是 EES 系统也出这毛病,不得堵得水泄不通? 再看硬件准备,这才是最让人揪心的。英法之间的海底隧道口岸倒是在装那种数据采集亭,一共要装 224 个,法国那边还建了个 7000 平米的遮阳棚,说是能同时容纳 60 辆车。 可这工程进度根本赶不上啊,英国 Folkestone 那边的设备要到 7 月才装,法国机场更是被通知 11 月才用准备好,现在 10 月就启动,这中间的时间差怎么补? 而且测试也太敷衍了,就找了 180 个志愿者试了试设备,说好用,这能算全面测试吗?欧洲国际机场协会的负责人都急了,说没经过实况测验就启动,简直是拿整个欧洲的航空网络赌运气,搞不好就全乱套了。 有运输行业的高管算过,按现在的准备情况,边境排队时间得增加 30%,严重了能翻倍,本来飞十几个小时就够累了,还得在入境口站俩小时,谁受得了? 最要命的是,这系统连提前注册的 APP 都没弄好。现在要求旅客到了边境再录信息,可好多中老年人连智能手机都玩不溜,到了自助设备前,哪知道怎么按指纹、怎么对准摄像头? 之前有些地方推电子政务,老人因为不会操作,办个事得跑好几趟。边境这地方可比政务大厅紧张多了,后面全是催着过关的人,老人一着急更弄不明白,这不光耽误自己,还得堵着后面的人。 欧洲地区航空公司协会都呼吁,至少得等提前注册的 APP 上线了再推,可欧盟根本不听,一门心思要赶 10 月的档期。 欧盟自己也知道这系统不靠谱,7 年前就说要推,硬生生推迟了好几次,这次好不容易定了 10 月 13 号,明摆着是硬撑。 可边境管理不是赶工期,去年 11 月就因为没准备好推迟过一次,现在才过了一年,就能突然准备好了?根本不可能。 英国政府都偷偷担心,欧洲之星列车怕是要受影响,乘客过法国海关得录 EES 信息,弄不好列车都得晚点。你看,连隔壁国家都看出问题了,欧盟自己还在硬扛。 说句实在的,EES 系统本身不是坏东西,要是好好测试、配齐设备、教会人员,确实能让边境又安全又高效。 生物识别技术能把通关时间缩短 30% 甚至 50%,还能拦住不少假身份,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可再好的东西没准备好就硬推,纯属给自己找麻烦。 德国法国这些国家天天跟边境打交道,他们的担心最实在,设备没装完、系统没测稳、人员没培训好,这时候启动,不是等着出乱子吗? 真不想看到 10 月 13 号之后,申根区的机场里全是排成长龙的旅客,老人在设备前手足无措,航班因为旅客过关慢而延误,系统时不时崩一下,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切换人工通道。 欧盟要是真为旅客着想,真为边境安全考虑,就该停下脚步,等准备好了再推。现在这样仓促上马,防不住造假,管不了滞留,反而先把边境弄乱了,这哪是解决问题,分明是制造新问题。
欧盟决定,申根区启动新的数字边境管理系统EES,届时将不再通过人工核验护照入境,
云景史实记
2025-10-14 12:13: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