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传来捷报,大量菲律宾船只一拥而上,中国海警这次不忍了 南海的风浪,从来不缺

飞天史说 2025-10-14 15:44:09

南海传来捷报,大量菲律宾船只一拥而上,中国海警这次不忍了 南海的风浪,从来不缺主角。这回,主角换成了菲律宾船队,场面一度热闹得像赶大集。10月12日,菲律宾公务船和渔船组团闯进中国南沙渚碧礁,场面一度剑拔弩张。 中国海警这回不再“客气”,直接上了水炮,现场管控毫不含糊,向外界释放了明确信号:主权问题,动不得。 回顾下这次闹剧,菲律宾为什么偏偏挑这个节骨眼来搞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背后藏着不少“小九九”。 最近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又有新动向,中国稀土出口管理一收紧,美国立马扬言要“加税反击”。南海这滩水,本来就够浑,这下更搅得泥沙俱下。 菲律宾显然是看准了风口,想借着大国博弈的空档捞点“便宜”,上演了一出“趁火打劫”。这种借势操作,不是第一次见了,倒有点像夜市摊贩趁乱涨价,算盘打得精着呢。 细细梳理菲律宾的套路,发现这次闯渚碧礁,并非一时兴起。其实,今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的小动作频率明显上升。之前在仁爱礁、黄岩岛也没少折腾,不过每次都被中国方面稳稳接住。 比如8月那次,菲律宾船队试图往仁爱礁送补给,结果中国直接下了“拦网”,让他们吃了个哑巴亏。 菲律宾在老地方碰壁后,开始琢磨哪里“薄弱好下手”,于是渚碧礁成了新的“试验田”。看似换了个地方,实则还是老套路——哪里有缝隙往哪钻,试探中国底线。 把时间轴拉长点,其实菲律宾的“趁乱侵占”早有前科。1999年的“马德雷山号”事件,就是他们趁亚洲金融危机风头正紧,把一艘破军舰搁浅在仁爱礁,硬是在中国眼皮底下“插了旗”。 这次选在中美稀土争端正热闹的时候又出手,明摆着是想利用大国之间的缝隙,捞点谈判筹码。菲律宾常在大国博弈间见缝插针,这次可谓一脉相承。 说到中国海警的应对,这次可真是板上钉钉的标准操作。海警先是喊话警告,明确要求菲方船只立即撤离,见对方不听,果断动用水炮,严格按照2023年修订的《海上执法程序规定》来。 中国海警的水炮,可不是乱打的,每一步都有规矩,先警示、再管控,既有力度也有分寸。菲律宾事后跳出来说什么“危险靠近”,可中国的现场录像一放出来,谁是谁非一清二楚。 舆论场上菲律宾有点“恶人先告状”的意思,但事实胜于雄辩,谁在演戏,谁在执法,视频前没人糊涂。 法理层面,中国底气十足。渚碧礁在“九段线”内,属于中国固有领土,这不是今天才讲的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有解释空间,但主权归属有历史和国际惯例支撑。 10月13日外交部重申,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法学者也多有评论,认为中国的自卫行动完全合规,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理所应当。 聊到这里,不得不提菲律宾的“战略误判”。马科斯政府近年对美国“抱大腿”越来越起劲,开放军事基地,允许部署中程导弹,俨然一副“印太棋子”的架势。 可问题是,和中国的经济联系剪不断理还乱。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就超过千亿美元。真要撕破脸,吃亏的还是菲律宾自己。 经济账摆在那,靠美国加持能撑多久,心里没点数才怪。再说美国自己,稀土还得靠中国供应,想短期内“脱钩”,比登天还难。菲律宾把自己捆在美国战车上,代价大得很。 最近还有个信号值得注意,中美两国元首即将会面,这对南海局势会有不小影响。如果大国关系缓和,菲律宾的“押宝”就可能打水漂。 实际上,东盟国家普遍主张对话解决争端,东盟秘书长也多次呼吁各方冷静下来,别让南海变成大国角力场。 小国夹在大国之间,稍有不慎就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东南亚不少国家都吃过这亏,菲律宾该好好掂量掂量。 回到中国这边,南海管控体系其实早已成型。除了海警常态化巡逻,设立自然保护区、军事部署也都在有条不紊推进。 福建舰下水、黄岩岛保护区设立,都是在用实际行动把主权“坐实”。中国一贯主张和平,维护南海稳定,绝非嘴上说说。面对菲律宾的反复试探,中国这次直接亮明态度,既是对外,也是对内的坚定宣示。 南海的风浪还会起,但主权与安全,绝非讨价还价的筹码。菲律宾想借大国博弈浑水摸鱼,终究也得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参考资料:菲公务船侵闯铁线礁,中国海警依法管控并坚决驱离 2025-10-12 12:41·澎湃新闻

0 阅读:1397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