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折腾了一年半的对华船舶“入港费”终于要在10月14日落地了。可谁能想到,这事儿从一开始的又是依据“301条款”调查,又是定了三重收费标准的。到临落地竟上演了一出大型滑稽戏,真是太草台班子了! 这事本来挺唬人的。4月17日,特朗普政府一声令下,说要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启动301调查,并计划从10月14日起对相关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美其名曰”抵消中国不公平行为造成的成本”。 为了显得“有威慑力”,美国还专门定了三重收费标准: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按每净吨 50 美元收,中国建造的船要么按每净吨 18 美元算,要么按每个集装箱 120 美元算,哪个高就按哪个来,连外国造的汽车运输船都要按每净吨 14 美元交费。 当时不少人都捏了把汗:这是贸易战要开辟新战场?美国这是铁了心要跟中国死磕航运业?可剧情压根没按强硬剧本走,离政策落地没几天,美国自家先乱成了一锅粥。 为了修那道美墨边境墙,特朗普跟国会闹得不可开交,直接导致美国政府部分停摆。这一停摆可不得了,负责收“入港费” 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首当其冲,公务员大批被迫放无薪假,人手直接减到冰点。 连日常的口岸值守都快撑不住了,哪还有精力去执行新的收费新规?更搞笑的是,CBP 为了应付差事,竟想出个匪夷所思的神操作:一艘船到底该不该交钱、该交多少,全靠船东自己凭良心判断,然后自己上网申报、自己缴费。 这是什么行为艺术嘛!全球船东看着这规则,估计都得哭笑不得:美国这是让我们自己给自己罚款? 更打脸的是,美国之前喊得震天响的“振兴本土造船业”,原来全是自欺欺人。2024年美国商用船舶总共才造了不到10艘,中国造船厂随便动动就是上千艘的产量,而且美国造船成本是中韩的3到5倍。 就算这次“入港费” 把中国船逼走,美国自己也造不出足够的船补缺口。最后这笔账还得算到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头上。进口商品运费涨了,物价跟着涨,本就没压下去的通胀压力,到时又得往上窜一截。 这边美国还在为“自助收费” 的闹剧焦头烂额,中国当天就亮出了反制手段,交通运输部直接印发办法,对美籍或美国建造的船舶收特别港务费,起步就是每净吨400元人民币,之后还逐年上涨。 没有含糊其辞,没有无人执行的漏洞,规则写得明明白白,执行主体也清清楚楚。这跟美国那边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到底,美国这波操作根本不是什么“对华施压”,而是暴露了两大问题:一是政府治理能力的无能,连基本行政运转都保障不了;二是单边主义的死穴,只顾着打压别人,却没本事收拾自己留下的烂摊子。 所谓的“对华限制”,最后没伤到中国,反而变成了折腾自己人的笑话,估计船东们对着收费细则都得哭笑不得:这哪是收税,分明是给世界看了场美式闹剧。
德国网友:美国应该记住,不要试图欺负一个可以给你更大打击的国家。德国网友:面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