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终于反应过来了,不过好像有点晚。 《纽约时报》5月有篇文章提出观点:若

南琴聊文化 2025-10-14 17:46:55

纽约时报终于反应过来了,不过好像有点晚。 《纽约时报》5月有篇文章提出观点:若按当前情况发展,中国可能完全主导高端制造业,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也可能在深圳与杭州之间,而非中美之间。 在这之前,美国已采取行动。 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100多家是设备制造商,深圳新凯来、北方华创等核心企业都在列。 新规管控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3种软件工具,还对AI芯片关键的HBM技术实施出口限制,甚至要 求第三国企业向清单内公司供货前需获美国许可。 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称此举是为削弱中国先进制程半导体能力。 被列入制裁名单的新凯来,在今年3月的半导体展上,展示了5款核心工艺设备,包括5纳米以下制程必需的ALD设备和覆盖多节点的CVD设备,这些设备此前由AMAT、TEL等国际巨头垄断市场。 此外,新凯来的13类量检测设备已进入国内主流芯片厂量产,该领域此前国产化率不足5%。 美国的层层制裁,反而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发展。 在半导体领域,新凯来的突破不是个例,背后是整个产业的共同努力。 天眼查数据显示,新凯来有80多项发明专利,包括解决晶圆电荷问题的静电卡盘、纳米级控制的反应腔设计等,这些技术都针对海外垄断的关键环节。 2023年全球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市场规模128.3亿美元,中国占43.6亿美元,但国产份额仅4.34%,这个缺口成为中国企业的攻坚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14纳米制程有近千道工序,每道工序良率需稳定在99.99%以上,中国企业不缺能力,缺的是时间。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圳与杭州的发展已较为突出。 深圳形成硬件+算法+场景的生态,将AI应用于机器人、智能终端。 全国5.7万家机器人企业中,深圳占近37%,优必选机器人可在车厂实训,乐聚机器人能在-20℃完成火炬互动。 杭州借助电商和政务数据优势,让AI在产业互联网中应用。 2023 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 16.88 万台,占全国一半以上,连续 4 年居全国第一,产量同比增长 37.6%。 有观点认为中国能造的都是中低端,但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市值超过福特、通用和大众的总和; 5G设备、无人机、高铁长期占据全球市场头部位置;芯片领域,国内企业在14纳米等节点实现量产突破。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硅谷需三个月交付的产品,深圳供应链响应速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较部分国际地区效率更高。 中国高端制造从被垄断到突破壁垒,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生产,发展过程并不容易。 《纽约时报》的判断,只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说法,而且有点晚了。 大家身边有没有见过不错的中国智造? 比如车间里更智能的机器人,或者手中性能不逊于国外的电子产品?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为中国制造业加油。

0 阅读:211

猜你喜欢

南琴聊文化

南琴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