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要轰20干什么?美国国防情报局获取重要信息,中国将于2035年部署亚轨道轰

洛风阐社会 2025-10-14 17:51:29

中国还要轰20干什么?美国国防情报局获取重要信息,中国将于2035年部署亚轨道轰炸机,飞行高度达100公里,速度更是达到惊人的20马赫,可搭载多枚核弹头,完全无视美国任何当下及未来的防空系统。 早在 1940 年代,德国工程师桑格尔就脑洞大开地提出 “火箭动力飞行” 设想,想靠着亚轨道轨迹实现全球打击,可惜那时候的技术连让飞行器稳定飞上天都难,这想法只能躺在图纸里吃灰。 谁能想到,短短八十年过去,这事儿竟然要被中国变成现实了,美国国防情报局扒出的消息可不是闹着玩的 ——2035 年部署亚轨道轰炸机,100 公里的飞行高度刚好踩在卡门线边上,这高度比美国当年吹得神乎其神的 “斯帕坦” 高空拦截导弹的作战上限还高出一截,那导弹当年折腾半天也就能打到 550 公里,但速度才 6.9 马赫,跟咱们 20 马赫的速度比起来,简直就是慢动作回放。 能实现这跨越,全靠技术瓶颈一个个被敲碎。 之前制约亚轨道飞行器的核心是动力,桑格尔那时候连像样的火箭发动机都没有,而现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都能造出 220 吨级的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了,这种发动机推力大、效率高,刚好能扛着轰炸机冲到亚轨道。 再加上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低速起飞和高速飞行的动力切换难题,这才让亚轨道飞行从科幻电影里的镜头变成了即将列装的装备。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的 “新谢泼德” 飞行器倒是早就试过亚轨道飞行,2023 年还成功完成了不载人试飞,能飞到 107 公里高度,但那玩意儿最多拉六个人搞太空旅游,跟能装多枚核弹头的轰炸机比起来,简直就是玩具车和坦克的区别。 更狠的是这玩意儿的突防能力,20 马赫的速度意味着从中国本土飞到美国西海岸也就半小时出头,比洲际导弹还快不少。 美国现在的防空系统在它面前基本就是摆设,萨德系统的拦截高度最高才 150 公里,看起来能碰着边,但它的拦截弹速度连 10 马赫都不到,想追 20 马赫的目标纯属痴心妄想;宙斯盾系统更别提了,主要对付大气层内的目标,面对亚轨道飞来的 “大家伙” 根本无从下手。 这就好比用渔网去捞子弹,连边都沾不上。 而且它还能携带多枚核弹头,搞分导式打击,美国当年的 “卫兵” 反导系统连分导式多弹头都对付不了,更别说这种能在亚轨道变轨的狠角色了,所谓的 “未来防空系统” 在绝对速度和高度面前,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 但这并不意味着轰 20 就没用了,这俩玩意儿根本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分工合作的 “黄金搭档”。 轰 20 的本事在于隐身和持续威慑,它 16000 公里的航程比美国 B-2 轰炸机多出 5000 公里,不用加油就能绕着太平洋飞大半圈,50 吨的载弹量能装下一堆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甚至还能挂高超音速武器。 亚轨道轰炸机是 “闪电战” 高手,半小时打遍全球,但打完就回来,没法长时间在战区滞留;而轰 20 能像幽灵一样在敌方防空圈边缘徘徊,随时准备补刀,比如在台海周边执行区域拒止任务,它能贴着海岸线飞行,突然发射导弹打击航母编队,这种灵活性是亚轨道轰炸机比不了的。 再者,核三位一体打击体系里,轰 20 是不可或缺的空中环节。 陆基洲际导弹和海基潜射导弹虽然隐蔽性强,但都是一次性的威慑手段,而轰 20 可以带着核弹头进行战略巡航,这种看得见的威慑力往往比藏着掖着更管用。 亚轨道轰炸机更像是 “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手,而轰 20 是日常值班的 “守护神”,随时保持威慑存在。 美国五角大楼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他们分析认为轰 20 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巨大飞跃,尤其是在核威慑方面,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说白了,亚轨道轰炸机和轰 20 一个负责 “一剑封喉”,一个负责 “持续压制”,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空中战略打击体系。 就像战场上既有狙击手又有机枪手,狙击手负责精准绝杀,机枪手负责火力覆盖,少了哪个都不行。 美国情报机构盯着亚轨道轰炸机算得门儿清,却没算明白轰 20 的战略价值,恐怕到 2035 年看到两者同时列装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 “双重威慑”。

0 阅读:0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