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宣布了!美国副总统万斯近几日在中美关系问题上发声称:未来的走向在于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14 18:59:33

美国副总统万斯宣布了!美国副总统万斯近几日在中美关系问题上发声称:未来的走向在于中国的态度。万斯说,如果中国“强硬”,美国的“牌”会更多;如果“理性”,特朗普愿意当个“理性的谈判者”。 美国网友都嘲讽:“中国高铁4.8万公里,美国不到3000公里;电动车占全球50%产能,还好意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华盛顿的表态,源于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华贸易政策的延续。2024年大选后,特朗普迅速重启关税壁垒,针对钢铁、铝制品和电子元件加征税费,旨在护航本土产业。 北京随即反制,锁定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这场拉锯从选举夜就拉开帷幕。万斯强调,美方握有更多杠杆,暗示若中国不让步,华盛顿将动用更多工具,如进一步限制半导体出口。 这种姿态并非新鲜,特朗普上任初期就常用威胁拉开谈判序幕。2025年伊始,稀土限制和关税升级让市场波动加剧,中国商务部回应称不惧贸易摩擦。 万斯的言论表面留有谈判余地,实则延续高压路线,试图迫使对方在供应链上让步。全球经济联系下,这种策略风险自担,美国农场和高校已尝苦头。 万斯讲话的核心,是将中美关系未来押注于中国选择:强硬则美方牌面增多,理性则特朗普化身谈判者。 他提到特朗普与中国的私人情谊,希望避免动用杠杆,但前提是北京选对路子。这种表述巧妙平衡施压与缓和,符合特朗普一贯的贸易 playbook。2024年贸易战已致美农场损失惨重,大豆出口额从高峰滑落,中国转向巴西供应商。 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仅218百万蒲式耳,占总出口29%,较前一年锐减80%。 万斯的话听似理性,实际藏着老套路:先扬言关税,后许诺让步。华尔街投资者熟悉这套“TACO”模式,即“特朗普总会退缩”,先砸盘后回购。 这种循环让市场如钟摆,短期获利,长远伤及实体经济。 美国网友对万斯言论的嘲讽,迅速点燃社交平台,焦点直指基础设施和产业差距。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48,000公里,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速度最高350公里/小时。 美国则仅560公里左右,主要限于东北走廊,规划虽有3,145英里,但实际推进缓慢。 电动车领域,中国2024年产量占全球70%以上,电池产能近80%,从比亚迪到宁德时代主导供应链。 美国本土车企挣扎于供应链断裂,特斯拉虽领先,但整体份额落后。网友吐槽“还好意思说别人乡巴佬”,反映出国内不满:政策护航本土,却暴露竞争力不足。2024年,中国EV出口占全球六成,渗透新兴市场,美国关税壁垒反倒推高本土车价。 这种舆论反弹,放大贸易战的国内代价。 贸易摩擦的底层逻辑,是美国试图重塑全球分工,但忽略自身结构性问题。特朗普政府收紧F-1学生签证,2024年拒签率飙至41%,中国申请者中近三万遭拒。 这些留学生每年贡献120亿美元消费,支持高校从学费到研究的资金链。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实验室空位增多,创新输出受阻,校长公开称此举自伤长城。 伊利诺伊州豆农库存积压,2025年中国订单归零,价格较2022年跌40%。 巴西大豆出口创纪录,占中国进口79.9%,美国份额缩水。 万斯的“理性”呼吁,难掩这些数字背后的民生压力。政策以国家安全为名,实际绑架产业链,留学生成筹码,农场主陷困境。这种不对等施压,难换平等对话。 “TACO”交易的本质,是特朗普贸易策略的缩影:威胁引发恐慌,缓和拉回股价。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首创此词,捕捉华尔街对关税公告的套利逻辑。2024年类似操作已让美股波动剧烈,投资者低买高卖,实体却买单。半导体封锁加剧供应链脱钩,美国企业如英特尔成本上升,中国则加速本土化。 万斯放话谈判时,白宫正推进新禁令,针对华为等企业上游工厂。稀土出口管制反噬效应明显,美国电动车和国防产业依赖进口。 这种进退两难,暴露策略短视:短期施压换筹码,长远自缚手脚。全球分工下,单边主义难持久,中国转向多元供应商,美方影响力渐弱。 中国应对贸易压力的路径,体现出战略定力。2025年大豆进口从美国降至5.8百万吨,转向巴西169.5百万吨产量。 电动车出口保持强势,海外销量占全球六成,长城汽车在墨西哥售出9,685辆,同比增长6%。 半导体领域,临港新区工厂推进MOS芯片量产,月产能达数亿颗,填补高端缺口。 这些举措不靠对抗,而是深耕供应链自主。万斯寄望中国让步,却忽略对方底气:高铁网支撑物流效率,EV产业驱动绿色转型。美国网友的嘲讽,正戳中痛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产业升级滞后。贸易博弈中,谁先审视自家短板,谁就握住主动。

0 阅读:0
一脚油门到拉萨

一脚油门到拉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